微软研究:生成式AI对职业影响深度解析
微软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深入揭示了生成式AI如何影响各类职业,并指出了受其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岗位。这项研究分析了2024年20万条与Bing Copilot用户匿名的对话,为AI融入工作场所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视角。
知识型工作和沟通类岗位受影响最大
研究表明,严重依赖知识型工作和沟通的职业最容易受到生成式AI的影响。这包括口译员和笔译员、历史学家、作家、销售代表和客户服务代表等职位。涉及频繁写作、信息检索、编辑和客户沟通的任务是AI展现出显著适用性的领域。其他受影响较大的职位包括技术撰稿人、编辑、公共关系专员、数学家和数据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成式AI特别擅长信息收集、文本生成和编辑以及沟通解释等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受影响较大的职业,如记者和图书馆学教授,通常需要学士或更高学位,这挑战了传统观念,即高等教育在新兴劳动力市场中能保证工作稳定。
体力劳动和需要现场参与的职业受影响最小
相反,涉及体力劳动、需要物理在场或机械操作的职业在AI适用性方面排名最低。最不可能受到生成式AI影响的职业包括挖泥船操作员、桥梁和船闸管理员、水处理厂和系统操作员、铁轨维护工人、屋顶工和按摩师。其他受影响较小的职位有护理助理、洗碗工以及工业卡车和拖拉机操作员。这些工作通常需要身体移动、亲手操作设备或直接人际互动,而当前的文本型AI工具在这些领域的功能有限。
方法论和更广泛的启示
微软的这项研究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分析了来自Bing Copilot对话的实际AI使用数据,而非仅仅依赖于理论评估。研究人员使用美国政府的职业分类系统(O*NET)将这些对话映射到工作活动,并为每个职业计算了“AI适用性评分”。该评分考虑了AI模型的成功率、用户目标和任务成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强调高“AI适用性评分”不一定等同于工作岗位被取代。相反,生成式AI工具预计将增强工作流程,从而催生混合型岗位,其中人类的判断和监督仍然至关重要。尽管一些公司,如IBM,已暂停招聘其预计AI将填补的职位,但包括世界经济论坛在内的更广泛共识表明,到2030年,AI创造的就业机会将多于其取代的。世界经济论坛的《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计,到2030年将净增780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创造1.7亿个新岗位,同时取代9200万个岗位。这凸显了向需要技术素养和新技能的岗位发生重大转变。
生成式AI的迅速普及正在改变商业模式,并推动对生成式AI培训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激增。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其员工进行再培训和技能提升,以加强与AI系统的协作。不断变化的格局强调了持续学习和适应的必要性,因为即使是某些白领专业领域的入门级职位,也在被重新定义,要求熟练掌握生成式AI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