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后科技巨头时代互联网的新范式
过去五年,科技领域主要以渐进式发展为主,而非颠覆性变革,这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明显的停滞。尽管太空探索的进步、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苹果强大的新芯片等创新吸引了眼球,但它们并未像之前的技术浪潮那样从根本上改变日常生活。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崛起,这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现在似乎正面临着颠覆。
关于神经网络的看法众说纷纭,从将其斥为复杂的模仿到热衷于将多种AI工具融入工作流程的爱好者不一而足。无论如何,其日益增长的普及性是不可否认的,它们渗透到日常对话中,并每年吸引着公司巨额投资。事实上,如今很大一部分新创公司都自豪地宣称自己是“AI驱动”的。著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将这一时刻比作微处理器的发明,他认为AI代表了一种新型计算机,能够重建计算机目前所能做的一切。他断言,这种根本性的技术范式转变,为新一代公司超越现有巨头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将风险投资从“寻找下一个大事件”的“搜索模式”转变为积极的“爬坡模式”发展。特别是OpenAI的o1
模型的发布,巩固了AI推理能力的潜力,让许多人相信这项技术的理论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这种观点与公众对互联网现状日益增长的沮丧情绪不谋而合,许多人觉得互联网正变得“支离破碎”。少数“科技巨头”——谷歌、Meta、苹果、微软和亚马逊——的统治地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公司合计占据了整个标普500指数的四分之一。然而,批评者认为,它们提供的价值不足以证明其巨大的市值,而且往往以牺牲用户体验和公平竞争为代价。
例如,谷歌的搜索质量多年来明显下降。其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经常与用户体验发生冲突,导致搜索结果被广告和充斥着联盟链接的SEO优化内容所主导。这种利益冲突促使用户越来越多地在搜索查询后加上“Reddit”,寻求真实、未经优化的讨论,而非经过精心策划的文章。据报道,内部对这种下降的担忧,源于满足广告收入目标的压力,甚至导致了谷歌搜索部门的领导层变动。尽管垃圾邮件过滤器仍在运行,但它们难以跟上评论农场、机器人和自动化内容的泛滥速度,迫使用户筛选无关信息以寻找可靠答案。
与此同时,Meta已将其使命从促进人际连接转变为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注意力以获取广告收入。这在Instagram等平台上的激进算法推荐和内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动态消息被故意隐藏。据报道,社交媒体平台的参与度有所下降,许多个人帖子互动量极低,这表明这些网络更少关乎真正的连接,更多是关于注意力提取。
苹果虽然不依赖广告,但因其严格的生态系统控制和对创新的抵制而受到批评。其App Store政策,包括对应用内购买抽取30%的收入,因扼杀开发者而饱受诟病,甚至迫使一些开发者不得不应对复杂的例外情况以避免巨额罚款。除了这些经济问题,苹果在Siri等核心AI领域的缓慢进展、其取消的汽车项目以及Vision Pro等产品的过早发布,都表明该公司难以适应AI的快速发展步伐,其自身研究人员的一篇研究论文后来因对AI推理的错误假设而被驳斥,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微软尽管凭借GitHub Copilot在AI领域早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面对更灵活的初创公司时,却难以保持其创新优势。虽然Copilot最初是语言模型的“杀手级应用”,但其发展受到了微软公司机制的阻碍。像Cursor这样的初创公司通过利用GPT-4等更新的模型,迅速开发出更优越的编码工具,这些模型带来了巨大的能力飞跃。微软匆忙尝试用其基于GPT-4的Bing聊天机器人Sydney挑战谷歌搜索霸主地位,却因其不可靠和“病态说谎者”的倾向而臭名昭著地失败了。随后的内部重组和混乱的“Copilot”品牌战略进一步分散了注意力。这反映了微软历史上的反竞争策略,例如捆绑Teams以挤压Slack等竞争对手,凸显了其利用生态系统主导地位而非纯粹创新的模式。
亚马逊也因系统性地压制竞争而受到严格审查。诉讼指控该公司通过隐藏那些在其他地方提供更低价格的卖家的商品,来惩罚他们,从而有效地迫使他们使用亚马逊昂贵的配送服务以获得Prime会员资格,进而将他们锁定在平台上。搜索结果中突出显示的激进广告进一步增加了卖家的“可见性税”,最终推高了所有平台上的消费者价格。除了其市场行为,亚马逊还因其仓库中恶劣的工作条件而受到批评,那里的员工受到持续的监控和严格的监管,被视为优化生产线上的齿轮,同时面临着工资下降的困境。
鉴于这些普遍存在的挫败感和科技巨头的明显不足,AI驱动的技术浪潮前景带来了一线希望。许多人认为,传统的监管机构或企业自我纠正不太可能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相反,正如AI颠覆的倡导者所设想的那样,通过新的技术条件从根本上重塑经济格局,可能是通向更健康、更公平互联网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