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支出对经济的影响:一幅复杂的图景
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正向人工智能投入前所未有的巨额资金,这在经济学家中引发了一场关于这股支出热潮对全球经济真正影响的激烈辩论。微软、亚马逊、Meta Platforms和Alphabet,这些因其庞大的云基础设施而被常称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公司,预计今年将共同投资高达3400亿美元,用于建设AI数据中心和开发新产品。展望未来,麦肯锡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为满足AI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五年可能需要高达7万亿美元的集体支出。
尽管这些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但关于AI经济涟漪效应的共识观点仍然难以捉摸。一些分析表明,AI相关的资本支出在第二季度显著提振了经济增长,可能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扩张的近一半。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如卡内基投资咨询公司(Carnegie Investment Counsel)的投资组合经理大卫·莱德劳(David Laidlaw)认为,AI释放的生产力增长可能远远超过最初的资本支出。他认为,大规模AI数据中心建设所产生的经济刺激代表了一种长期趋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为美国经济提供动力。
美国经济分析局第二季度GDP报告的数据似乎也支持这一观点。经济学家保罗·凯德罗斯基(Paul Kedrosky)指出,亚马逊、微软、Alphabet和Meta Platforms在截至6月的三个月内共同花费了约690亿美元。这一年化数字达到2760亿美元,约占国内IT设备总支出的一半。凯德罗斯基估计,仅AI资本支出就为第二季度GDP增长3%的初步估值贡献了约1.3个百分点,高于第一季度。在他看来,这项投资有效地支撑了本季度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持有如此乐观的态度。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的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塞缪尔·汤布斯(Samuel Tombs)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警告,他认为,从IT投资的激增中得出明确结论,因包括过去的贸易政策在内的更广泛经济因素而变得复杂。他质疑近期投资跳跃中有多少纯粹是由于AI基础设施开发,又有多少是与公司为抢占潜在关税而囤积技术相关商品的一次性增长有关。
Ritholtz财富管理公司(Ritholtz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凯莉·考克斯(Callie Cox)也敦促谨慎。她承认上半年AI支出激增了1520亿美元——是同期消费者支出770亿美元增幅的两倍多——但她强调了一个关键背景。考克斯指出,尽管AI投资蓬勃发展,但传统上作为美国经济主导组成部分的消费者支出似乎正在停滞。“AI资本支出正势如破竹,但它能支撑经济吗?我不太确定,”考克斯表示,她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强劲的消费者部门,美国经济不太可能蓬勃发展。
BCA研究公司(BCA Research)的首席全球策略师彼得·贝雷津(Peter Berezin)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怀疑,他认为AI投资带来的大部分经济利益可能不会留在美国境内。他指出,尽管这四家科技巨头过去一年的总支出约等于国内GDP的1%,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资本支出用于英伟达芯片等组件和其他科技设备,而这些设备大部分是在海外制造的。贝雷津承认有可能将部分生产回流,但他警告说,这种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他还观察到,与技术相关的制造业和数据中心的国内建筑支出呈下降趋势,同时计算机制造及相关行业的就业率也接近历史最低点。
贝雷津的怀疑论调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1987年提出的著名“索洛悖论”不谋而合。索洛曾有句名言:“你到处都能看到计算机时代,但就是看不到生产力统计数据”,这凸显了信息技术的大规模投资并未立即转化为工人效率的可衡量提升。这一历史先例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当前这波AI投资会不同吗?或者它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深远影响,是否只会在更远的未来才变得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