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否认AI裁员,科技巨头却公开承认:透明度之战?

Analyticsindiamag

全球科技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是其核心,然而围绕其对就业影响的叙述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方主要科技公司公开将大规模裁员归因于积极转向AI,而印度同行似乎正采取一条更为谨慎、常常低调的道路。这种透明度上的分歧不仅突显了不同的企业沟通策略,也揭示了各行业面临的独特压力和现实。

印度最大的IT服务公司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最近宣布计划在2026财年分阶段裁员约12,000名员工,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2%。尽管外界很快将这些裁员与AI日益增长的能力联系起来,但TCS首席执行官K. Krithivasan公开表示,这一决定是由于“技能不匹配”以及从传统瀑布模型向更敏捷、面向未来的运营模式进行必要的“组织转型”。尽管该公司努力提升超过50万员工的基础和高级AI技能,但其潜在信息指向了对员工队伍的战略性重新校准,以满足日益以AI为中心的未来需求,其中传统角色可能不再适用。然而,行业分析师通常将此类举动解读为在需求疲软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下,旨在提高运营利润的更广泛的成本削减措施,而非仅仅是AI取代的直接结果。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微软这样的全球巨头毫不掩饰AI在其员工重组中的作用。这家总部位于雷德蒙德的公司在2025年通过多轮裁员超过15,000名员工,并公开将这些裁员视为公司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旨在为“AI驱动的未来”做好准备。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承认强劲的财务业绩与裁员之间存在“不协调”,并强调对AI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高达800亿美元)是这一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一位前微软员工甚至指出,一旦“AI实现商业化”,公司内部发生了显著的文化转变,导致更关注绩效指标和AI工具的采用。这种来自科技巨头的透明做法表明,冗余是快速、不妥协的创新所付出的代价。

更广泛的行业趋势突显了AI对就业影响的不可避免性。《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虽然AI将在全球范围内取代8500万个工作岗位,但它也将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从而实现就业的净增长。然而,这种“净增长”掩盖了重大的结构性转变。从客服人员到数据录入员和初级审计人员,常规和重复性角色越来越容易受到自动化影响。对于印度而言,预计现有核心技能中有38%将发生变化,这将压缩传统上以重复性角色为主的宽基就业金字塔。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在现在冗余的职能岗位上拥有15-25年经验的人,由于技能过时而面临特殊风险。

再培训和技能提升的必要性从未如此关键。尽管印度IT公司如TCS、Infosys和Wipro已启动大规模的AI及其他数字技能培训项目,但自学模式的有效性和挑战的巨大规模仍然令人担忧。专家警告,除非培训项目将针对特定角色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实践技能相结合,否则可能不足以有效防止裁员。《2024-25年经济调查》已敦促印度政策制定者解决AI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特别是��一个由服务业驱动、劳动力过剩且低附加值服务岗位最易受影响的经济体中。

最终,关于AI驱动裁员的不同公开立场反映了市场认知、投资者预期和内部战略目标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科技巨头将“AI转型”叙事视为积极面向未来的标志,但印度IT似乎正以更为谨慎的态度应对这一转变,或许是为了缓解人才保留挑战或避免公众焦虑。无论传达何种信息,其根本现实是一致的:AI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劳动力,要求公司、员工和政府共同主动努力,以促进持续学习并适应智能驱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