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为何未大规模裁员?企业恐惧而非技术不足

Gizmodo

全球经济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变革。尽管AI已强大到足以自动化数百万项任务,引发了关于大规模失业的广泛猜测,但一个奇怪的悖论依然存在:预期的裁员潮尚未大规模出现。这种延迟的主要原因,似乎并非技术上的成熟度不足,更多是源于企业的担忧。商界领袖们正陷入一场紧张的观望游戏,不愿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劳动力削减。

围绕生成式AI的讨论揭示了一个显著的代际鸿沟。35岁以下的个体普遍认为AI是一种变革性力量,而非转瞬即逝的趋势,并视人类劳动力被取代为一个紧迫且迫在眉睫的问题。相比之下,许多35岁以上的人则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承认其最终影响,但预测这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逐步展开。然而,后一种观点可能已严重滞后于发展曲线。AI革命并非受限于技术瓶颈;相反,它受到政治和社会焦虑的制约。CEO们清楚地了解AI的能力,但即便AI承诺带来更快、更便宜的运营,他们仍不愿成为宣布大规模裁员的先行者。

这种即将到来的转变的微妙信号已从企业巨头中显现。Palantir首席执行官Alex Karp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公司目标是“在减少人员数量的同时增加收入”。他阐述了一个目标:在员工人数从目前的4100人减少到3600人的情况下,实现当前收入的十倍。这一声明暗示,Palantir认为其约500名员工可能被AI取代,旨在实现近12.2%的劳动力削减,同时大幅提高产出。同样,亚马逊——该公司已部署了超过一百万台机器人,包括赫拉克勒斯、飞马和普罗透斯等完全自主单元——正积极通过AI增强机器人的移动性,其庞大的机器人队伍规模已接近其全球154.6万名人类员工。亚马逊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也已为其员工队伍的变化做好了准备,他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公司“将需要更少的人员从事目前正在做的一些工作,而更多的人员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预计未来几年其整体企业员工数量将减少。

这种企业犹豫主要源于对政治庇护的渴望,而这种庇护尚未实现。没有哪位CEO希望成为美国AI驱动型失业运动的公众代言人,他们担心来自民粹主义左翼和右翼的强烈反弹。政治家们,就像一些商界领袖一样,似乎尚未为AI带来的眼前挑战做好准备,常常将其视为未来政府的问题。这种缺乏明确政策或公众共识的局面,使得关键问题悬而未决:被取代的工人将何去何从?需要哪些新的安全网?数百万仍远未退休的人将如何管理医疗保健和财务安全?目前大规模裁员的延迟,实际上为政治家们争取了时间,让他们有能力应对这些复杂问题。

取代大规模裁员的是一种更安静但同样具有影响力的趋势:招聘冻结。管理者们正被越来越多地要求,为那些AI可能胜任的岗位证明人类存在的必要性。这一趋势已显著影响了年轻一代的就业市场。来自Z世代职业平台Handshake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入门级企业岗位的招聘信息下降了15%。此外,对于那些认为大规模取代仍遥远的人来说,再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最近报告称,AI已是今年导致失业的五大因素之一。自一月份以来,公司已宣布裁减超过80.6万个私营部门工作岗位,这是自2020年以来同期最高数字,其中科技行业引领了这一趋势。

变革的齿轮无疑正在转动。根本问题并非AI取代人类工人(尤其是在知识型岗位上)的能力。相反,是企业领导者们极度不愿成为第一个公布坏消息的人,他们宁愿等待同行面对公众的审视,然后再采取自己不可避免的行动。但问题依然存在:这场高风险的“胆小鬼博弈”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