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AI版权法:保护创作者免受“程序猿”侵害

Theguardian

澳大利亚的创意领域正面临一个关键时刻,生产力委员会正在考虑修订该国的《版权法》,以纳入文本和数据挖掘豁免。这一潜在的立法转变引发了激烈辩论,批评者认为,允许人工智能(AI)模型自由使用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会摧毁他们的生计。

资深记者特蕾西·斯派塞回顾了她从1987年布里斯班新闻编辑室的打字机到现代Mac电脑的职业生涯,强调尽管讲故事的工具不断演变,但其本质保持不变:塑造我们对世界理解的人类叙事。她指出,无论是记录政治腐败、工业疾病的人力成本,还是全球社会不公,故事都是社会基石。然而,在数字时代,这些深具人性的创作正日益遭受“抓取”——一个在未经明确许可或补偿的情况下,大量提取文本和数据的过程。斯派塞生动地将这种做法比作清除“污垢”,暗示了对创意产出的严重贬值。

她认为,这种提取过程为生成式AI的算法提供“养料”,然后这些算法产生的结果往往“更扁平、更缺乏人性、更同质化”。此类AI生成的内容常常默认以大都市区、全球北方视角和特定人口统计数据为中心,无意中边缘化了来自偏远地区边缘化社区和个人的丰富多样经验。斯派塞哀叹独特故事的潜在流失——比如64岁、来自特拉拉尔贡因石棉肺去世的约翰的故事,或七岁、来自斋浦尔面临严峻选择的拉哈的故事——这些对理解复杂的人类境况至关重要。

斯派塞批判AI行业是强大实体“贪婪的敛财行径”,强调了讽刺之处:这些“寡头”在极力保护自己AI代码的版权时,却同时主张自由使用他人的创意作品。她指出,有指控称Meta已经未经许可使用了数千名澳大利亚作家的作品。澳大利亚研究所通过一个类比进一步阐释了这个问题:想象一个人免费驾驶租赁汽车,无需支付费用或办理手续,而法律却因此被修改以使此类行为合法化。然而,斯派塞认为其影响远不止于此,她将其比作“从某人的灵魂中取走一部分”。

生产力委员会削弱版权法的理由,根植于其认为这将刺激创新的信念,预计未来十年数字技术将带来116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然而,斯派塞质疑这一说法,坚称《版权法》的宗旨正是以创意活动的形式“保护”创新。她认为,贬低创意作品和摧毁创作者的生计,会损害充满活力的社会根基,暗示在这个“科技资本主义”时代,似乎只有“程序猿”创造的创新才具有价值。她认为,这种动态相当于一种新的“新殖民主义”,澳大利亚的内容被海外公司利用来训练其模型,然后又被卖回。

除了经济数据,斯派塞敦促对真正提高生产力的因素进行批判性审视,她列举了减少干扰、尊重对待工人,甚至像触控打字这样的基本技能。她总结说,社会不仅仅是经济体,人类也不是自动化机器。她强调,通过各种创意形式分享故事,对人类进化至关重要。因此,她告诫不要盲目追随最新的技术趋势,在牺牲人类创造力的基石之前,务必进行仔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