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生成式AI威胁艺术家,必须掌握

Gizmodo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不断吹嘘其快速进步,好莱坞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努力应对如何将这项有争议的技术整合到电影制作中。尽管有报道称幕后尝试喜忧参半,但电影制作人詹姆斯·卡梅隆认为,该行业目前犹豫不决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他认为,电影公司现在必须积极与人工智能接触,以免其不可逆转地损害电影制作中创意专业人士的生计。

“我想不出目前有什么比应对这个生成式AI问题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了,”卡梅隆最近在新西兰告诉《银幕日报》,他正在那里开发《阿凡达》系列的未来续集。他强调迫切需要“掌握并控制它,使其仍然是一个艺术工具,而不是取代艺术家。”在卡梅隆看来,这项技术可能取代演员或削弱每位创作者带来的独特艺术愿景的前景是“令人恐惧的”。他警告说,这些新工具可能“造成巨大伤害,因为它们可以取代演员,或者可以合成已故演员。”

卡梅隆长期以来一直直言不讳地表达他对生成式AI的担忧,经常将其与他在标志性电影《终结者》中描绘的机器人末日相提并论。尽管有时带着一丝黑色幽默,但他对不受控制地拥抱AI的警告无疑是严肃的,其影响超越了创意应用,延伸到更广泛的技术层面。

“我确实认为仍然存在终结者式末日的危险,当你将AI与武器系统结合起来时,甚至达到核武器系统、核防御反击等所有这些东西的层面,”卡梅隆告诉《滚石》杂志。他认为人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生存威胁: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核武器以及超级智能的崛起。他指出,这些似乎正在同时显现并达到顶峰。虽然他思索超级智能是否可能提供解决方案,但他并未预测这样的结果。

尽管卡梅隆希望他在《阿凡达》中探索的世界能为气候变化提供解决方案,但他对生成式AI的态度并非彻底摧毁。相反,他主张掌握和控制它,防止其篡夺人类的创造力。去年,卡梅隆加入了StabilityAI的执行董事会,他解释此举是为了了解AI生成的图像和视觉效果如何在电影制作中实际应用。

“我想学习它,我想为自己掌握它,然后用我自己的最佳判断来决定如何将其应用于我的个人艺术,”他向《银幕日报》详细阐述。他承认潜在的效率提升,思索道:“我制作一部《阿凡达》电影需要四年时间,所以我想如果我能在三年或两年内完成,那该多好。”

除了对艺术家的直接威胁,卡梅隆还表达了对电影业现状的更广泛担忧。“现在的电影非常非常昂贵,而且在我看来,电影院对整个世界的意义越来越小,这在我花了42年制作电影在电影院上映之后,也同样令人恐惧,”他总结道。他哀叹获得批准的“奇幻、魔幻、科幻、宏大、视觉华丽的电影”数量越来越少。

尽管卡梅隆愿意探索AI对电影制作人的潜在好处,但他目前的立场很明确:生成式AI在他的即时创作过程中没有立足之地。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阿凡达:火与灰》定于今年晚些时候上映,片头将明确告知观众,其创作中未使用任何生成式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