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盲目追捧3万美元Micro RGB电视:它们只是原型机,离大众消费还远

Gizmodo

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常常伴随着大张旗鼓的宣传,以巨大的屏幕和天文数字般的价格吸引眼球,但这些产品距离普通消费者的客厅仍然遥远。三星和海信目前正在展示此类创新,推出了价格高达3万美元以上的新款电视机。尽管OLED、Mini LED和Micro LED等术语已变得越来越熟悉,但这些制造商现在正重点展示“Micro RGB”技术,这项发展目前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一瞥,而非实际的购买选择。

三星在今年早些时候的CES展会上首次预告了其Micro RGB技术。在概念上,Micro RGB类似于许多当代QLED显示器中使用的Mini LED背光,但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一个由微小的100微米RGB(红、绿、蓝)灯组成的背板。三星声称,这种排列方式与现有标准显示器相比,能够实现显著更高的色彩精度。然而,这项尖端显示技术伴随着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首款115英寸平板型号的价格为4490万韩元,折合超过3.2万美元,预计在美国的售价约为3万美元。

除了物理构成,这项技术还集成了一个专门的RGB“AI引擎”,旨在对每个独立的红、绿、蓝背光进行精细控制。据报道,该引擎分析每一帧画面,以优化色彩输出并增强柔和色调。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的Micro RGB电视还内置了其Bixby语音助手,尽管一些评论家指出,它仍然缺乏对杜比视界(Dolby Vision)的支持,杜比视界是一种领先的高动态范围(HDR)格式,以实现更亮的亮点和卓越的对比度而闻名。三星方面,则一贯在其电视产品线中优先采用其专有的HDR10+标准。

在高端显示领域,海信也不甘示弱,推出了自家的RGB-Mini LED变体技术。该公司新款116英寸的巨型屏幕116UX,采用了与三星非常相似的技术方法,包括其自身的AI芯片,用于精确的色彩再现。这款型号也以3万美元的高价发售。

海信还在CES展会上展示了另一款前沿显示器:136MX,一款Micro LED电视。这项技术代表着一次显著的飞跃,它利用超过2400万个微型LED灯,每个灯都带有自己的RGB元素,以生成屏幕上的每个像素。这种自发光设计有望实现无与伦比的细节和鲜艳度。Micro LED和Micro RGB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架构:Micro RGB作为LCD面板后面的背光工作,而在Micro LED中,每个像素都是一个独立的光源。这使得Micro LED屏幕能够达到惊人的亮度水平,据报道峰值亮度高达10,000尼特,同时具有出色的色彩精度。三星开发Micro LED已有五年多时间,这突显了该行业固有的漫长开发周期。

Micro RGB被定位为QLED的潜在继任者,而QLED本身就是一种Mini LED,它利用量子点来实现更动态的色彩。显示技术从概念突破到广泛采用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才超越了传统阴极射线管(CRT)电视的画质。同样,以像素级控制和真实黑色带来的卓越对比度而备受赞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在多年来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价格高昂之后,才在最近变得无处不在。实现这种市场渗透需要对专业制造设施进行大量投资。现在,随着OLED设定了新的标准,Micro RGB还需要许多年才能扩大生产规模并降低尺寸和成本。Micro LED,尽管具有像素级控制能力,也需要全新的制造工艺。

最终,这些3万美元的电视有力地提醒我们,最令人兴奋的显示技术通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熟,才能普及到大众。消费者应放低期望,将这些早期、高价的产品视为未来几年内(当Micro RGB和Micro LED等技术可能最终争夺主流地位时)的概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