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奇葩计划:AI母亲拯救人类?

Futurism

杰弗里·辛顿,因其在神经网络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奠定了当今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常被誉为“AI教父”。他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方案,以保护人类免受他所帮助创造的技术的威胁。辛顿日益成为一名AI末日论者,频繁表达对超智能AI最终可能对人类构成生存威胁的担忧。

在拉斯维加斯最近的一次AI行业会议上,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辛顿详细阐述了他的反乌托邦愿景。他认为,未来的AI代理一旦达到超智能,将过于复杂而无法“顺从”人类的控制尝试。辛顿表示,这种智能AI将迅速发展出两个主要次目标:自我保护和积累更大的控制权。

为了规避这种被认为不可避免的AI主导地位,辛顿提出了一个激进的替代方案:赋予AI代理“母性本能”。他的理由是,目前唯一存在的、更智能实体被较不智能实体“控制”的模型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是唯一好的结果,”辛顿断言,强调如果AI不“抚育”人类,它很可能会“取代”人类。他设想“超智能关怀型AI母亲”,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本能驱动下,将没有欲望消除她们的人类“孩子”。

然而,辛顿的理论面临相当大的审视,尤其因为“母性本能”这个概念本身在科学上就充满了争议,并浸透着复杂且常有问题化的历史。虽然研究证实怀孕和为人父母的经历确实会改变大脑,但女性天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自动的“母性本能”,在分娩后普遍启动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证据支持。研究一致表明,母婴联系往往是随着时间发展和学习形成的,而非固有的和瞬时的。例如,许多女性会面临产后心理健康问题,并且不会立即与新生儿建立联系。

专家和记者认为,“预设的母性本能”这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男性推广的,并且深深植根于宗教刻板印象、优生学和性别偏见。普利策奖得主记者切尔西·科纳博伊对这一理论背后薄弱的科学依据进行了广泛探讨,她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强调,这种“有害的”观念是“几十年来由男性构建的,他们兜售着母亲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转移了我们对母亲实际是什么的注意力,并称之为科学”。虽然不可否认父母常常对孩子感到深厚的爱和保护欲,但将一种神秘的、可测量的“母性本能”注入超智能AI系统的想法,建立在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前提之上:这种本能以其常被描绘的方式根本上是存在的。

据报道,辛顿本人在会议上承认,母亲在照顾孩子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不仅仅是依靠本能。虽然这种社会压力确实是人类社会结构中强大的力量,但它们绝不专属于母亲或为人父母。

除了“母性本能”作为解决方案的理论性和问题性之外,认识到超智能本身仍是一个理论上的构建也很重要。AI行业面临更直接、更切实的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例如现有和未来AI模型庞大训练数据中已经嵌入的现有社会偏见的延续和放大。

此外,认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只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要么是人类主导和AI顺从的破坏性道路,要么是成为超智能“妈妈”AI的无助“婴儿”——这种想法似乎过于简单化。在考虑创造一个全能的机器人母亲之前,AI行业最好能解决其模型中已经存在的性别偏见,并积极致力于雇佣更多女性参与这些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