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将彻底改变军事指挥,终结拿破仑时代结构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军事指挥的基本结构一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其遗产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然而,随着战争扩展到新的领域——空中、太空和信息——这些为大规模军队设计的工业时代架构,在适应方面举步维艰。现代军事指挥部为了管理信息和决策点的爆炸式增长而规模膨胀,这往往导致收益递减、协调噩梦,并对任务指挥所需敏捷性构成风险。
这种日益增长的低效率不仅仅是一个内部管理问题;它构成了一个关键的脆弱点。正如军事战略学者、美国陆军预备役军官本杰明·詹森(Benjamin Jensen)所观察到的,今天庞大的指挥所是精确火炮、导弹和无人机的主要目标,并且容易受到电子战的干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指挥所墓地”的严峻现实,清楚地说明了固定指挥部在现代战场上如何成为累赘。
在此背景下,军事规划者正日益转向AI智能体——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自主、目标导向型软件——作为一种变革性解决方案。这些智能体有望自动化日常参谋任务,压缩决策时间,并促进建立更小、更具韧性的指挥所。它们可以融合多种情报来源,模拟威胁,甚至在支持指挥官目标方面管理有限的决策周期。尽管人类仍处于决策循环中,但这些能力使指挥官能够更快地下达命令,并从战场接收更及时、更具上下文的更新。
包括海军陆战队大学进行的实验在内,已经证明即使是基本的大型语言模型也能加速参谋评估、解析条令手册、起草作战计划,并将富有创意、数据驱动的选项注入规划过程。这预示着传统参谋角色的根本性重新定义。尽管战争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努力,且伦理考量将始终指导算法决策,但人员将获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洞察力驾驭海量信息的能力。未来的团队可能会显著缩小,AI智能体将赋能他们同时管理多个规划小组。这种转变可以节省宝贵时间,将资源从准备演示等日常任务转移到关键的应急分析——探索“如果……会怎样”的场景——以及构建能够为指挥官提供更大灵活性的稳健作战评估框架。
为了探索这种AI增强型参谋的最佳设计,由詹森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未来实验室领导的研究团队,研究了现代大国竞争中的三个关键作战问题:联合作战封锁、火力打击和联合岛屿战役。这些情景,以中台之间潜在冲突为例,描述了一个国家如何隔离一个岛屿、对关键基础设施发动导弹齐射,或执行一次跨海峡入侵。研究结论是,任何有效的AI增强型参谋都必须能够管理这些多样化情景下的作战职能。
被命名为“自适应参谋模型”(Adaptive Staff Model)的最有效模型,将AI智能体嵌入到持续的人机反馈循环中。这种方法借鉴条令、历史数据和实时情报,确保军事规划是动态的,并且从不真正“完成”,它不断为指挥官生成一系列不断演变的选项供其考虑和完善。经多个AI模型测试,这种自适应方法始终优于其他替代方案。
然而,AI智能体的集成并非没有风险。首先,基础模型在庞大数据集上训练,可能过于泛化甚至存在偏见,它们对流行文化的了解往往多于军事战略。这需要严格的基准测试,以了解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其次,存在一个显著的风险,即用户缺乏AI基础知识和高级分析推理的培训,可能会将这些模型用作批判性思维的替代品,从而削弱它们旨在增强的智能。任何复杂的模型都无法弥补懒惰或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用户。
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智能体时代”的机遇,美国军方必须进行重大改革。这包括将AI智能体的开发和适应制度化,将其整合到战争游戏中,并从根本上改革条令和培训以适应人机团队。实际上,这需要对计算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并采取强大的网络安全措施,以保护智能体增强型参谋免受多域攻击。最关键的是,军事军官的教育必须经历一场戏剧性的转变。未来的军官需要了解AI智能体如何工作、如何构建它们以及如何将教室作为开发新的指挥和决策方法的实验室,这一概念在白宫最近的AI行动计划中也得到了呼应。如果没有这些深刻的变革,军队将面临困在拿破仑时代过去的风险,试图通过简单地增加更多人员来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