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的未来:AI时代的核心技能还是数字遗迹?

Wired

在过去的几代人中,能够工整地手写曾是教育和精准的标志,通常需要多年的练习才能磨练。然而,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动笔书写这一行为似乎正在逐渐消失。随着我们大部分的专业和个人交流转向键盘和屏幕,许多人担心,即使是潦草的字迹也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

这种衰落并非孤立现象。多年来,家长、教育工作者和书写倡导者一直在感叹手写的终结。几十年前,电子邮件的出现开始减少对实体信件的需求,随后智能手机进一步降低了我们对纸质笔记和日历的依赖。在美国公立学校,教学重点已明显从手写转向打字,因为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iPad和电脑,而非传统铅笔。最近,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又引入了一个新维度,允许人类将批判性思维外包给大型语言模型,这似乎进一步降低了记录想法的必要性。在这种背景下,手写似乎注定要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

然而,尽管普遍的哀叹和迫在眉睫的末日感充斥着,手写持久相关性的论点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除了单纯的怀旧——或者美国特有的那种认为掌握草书是公民义务的奇特观念——学习和练习手写行为本身,都具有切实、有据可查的益处。

虽然美国公立学校仍然强制要求手写教学,这表明它尚未成为一门失传的艺术,但有证据表明,数字原住民可能拥有与前几代人不同的基础运动技能。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职业治疗讲师凯伦·雷(Karen Ray)与人合著了一项2021年的研究,探讨了在设备环境下长大的儿童是否表现出与未接触设备儿童相同的精细运动技能。虽然这些学生在手部灵巧性测试中达到了预期表现水平,但他们的整体运动能力低于以往的标准。研究人员推测,花在握持设备而非铅笔上的时间,可能会影响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有效学习手写所需的运动技能。

在专业领域,手写在当今许多领域确实可能不那么关键。然而,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学习手写的“过程”是否对学习其他一切都至关重要。雷指出:“我们尚不清楚,在削弱手写流利性方面,我们在识字习得方面会失去什么。”在专家中,尽管对草书等特定教学的必要性存在分歧,但对手写认知益处的共识几乎是普遍的。它积极地帮助学生学习阅读,并且长时间思考以写下某些东西的行为,通常比单纯打字能带来更彻底的记忆保留。

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威利(Robert Wiley)的研究重点是大脑如何处理书面语言,他强调“手写本身确实很重要”。他澄清说,这并不意味着打字的人会是文盲,而是“有些孩子会因为缺乏这种练习而更难学习”。威利还指出,过去二十年来对STEM教育的推动有时是以牺牲书写教学为代价的。然而,他认为,将书写视为STEM领域不必要的能力是一个错误。数学家需要写下问题,科学家需要能够在实验室中做笔记。虽然这些任务可以数字化,但它们仍然需要基本的沟通技能。“科学、技术——没有阅读和写作,我们在这些方面就无法取得进展,”他断言。

即使在小学阶段掌握了足够的手写技能,这些技能也可能丧失。过度依赖键盘可能导致“字形失忆症”,这是一种如果个人花更多时间打字而非手写,就会忘记如何实际书写字母的现象。这对于中文使用者来说尤为普遍,他们通常使用键盘字母拼写发音,然后从数字列表中选择字符。中国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中约有42%的字符和约6%的时间发生字形失忆症”,这印证了一句格言:不用则废。

矛盾的是,加速手写衰落的技术,也可能成为其意想不到的救星:人工智能。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地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来外包批判性思维,学校和大学正在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来防止抄袭和作弊。在ChatGPT颠覆教育五个学期后,据报道,大学教授们正在考虑重新采用手写考试。《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蓝皮书”(大学考试常用的传统笔记本)的销量正在回升。现场手写可能很快会成为学生证明其作品确实是人类而非机器人生成的少数可靠方法之一。

然而,恢复使用蓝皮书也带来了自身的一系列挑战,其中许多问题本应通过允许学生打字来解决。安妮·特鲁贝克(Anne Trubek),《手写的历史与不确定未来》一书的作者,表达了担忧,即教授可能会不公平地惩罚那些字迹不佳的学生,无论他们的论点多么合理。“这对于那些手写不好的人来说,会变得具有歧视性,或者你愿意用任何词来形容,”特鲁贝克说。“这与你的认知能力无关。它与你思考罗马帝国衰落的能力毫无关系。”

这便是核心困境所在。当如此多的认知努力可以卸载给人工智能时,回归模拟似乎是真正测试理解力的少数剩余方法之一,即使公平性问题随之产生。正如以前的图形计算器等技术迫使教师要求学生“手写演算过程”一样,手写也准备好再次提供理解力的切实证据,在这个机器可以模仿人类思维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渗透到学术工作中,手写不会消亡;相反,它将再次提供生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