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AI应用:扎克伯格雄心路上的昂贵失策

Gizmodo

Meta雄心勃勃地进军面向消费者的AI领域,然而,其独立AI应用自2025年4月首次亮相以来,近六个月过去,仍饱受不一致性和普遍用户不满的困扰,面临巨大阻力。尽管马克·扎克伯格承诺投入数百亿美元以在竞争激烈的AI竞赛中迎头赶上,但该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产品仍然是一个故障频发的聊天机器人,这让用户和股东都对巨额资本支出产生了质疑。

Meta AI的推出比OpenAI开创性的ChatGPT晚了大约两年半,作为后来者进入市场。它采取了独特的策略,试图整合聊天功能、图像生成以及展示用户创建内容的公共动态。然而,这种多方面的方法似乎正在步履维艰。在线平台上的用户表达了相当大的沮丧,称该应用不可预测、大多无关紧要,更像是一个早期原型,而非符合Meta宏大AI愿景的完善产品。

批评者和用户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指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持续的漏洞、奇怪的互动以及明显的个性化缺失。该应用的“发现”动态旨在促进对话和展示创新的AI应用,却经常显示过时的用户生成图像,削弱了其作为动态社交中心的吸引力。雪上加霜的是,本应学习用户偏好的聊天功能常常会“幻觉”——这是一个行业术语,指编造虚假信息——从而损害了其可靠性和可信度。整体反响明显冷淡,Reddit上一个题为“谁讨厌Meta AI?”的帖子就是例证,该帖获得了数千个赞和评论,将该应用斥为多余或不需要。

Meta发言人承认该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并告诉彭博社,随着公司继续在AI人才和基础设施上投入巨资,这“仅仅是众多步骤中的第一步”。事实上,扎克伯格已将AI定位为Meta未来的基石,承诺投入巨额资金——数千亿美元——用于开发,并积极从苹果和OpenAI等竞争对手那里招募顶尖研究人员。Meta甚至开源了其大型语言模型Llama,旨在巩固其在AI研究领域的领导地位。然而,其面向消费者的工具,特别是Meta AI应用,远未完善。

扎克伯格设想AI是一种旨在赋能个体用户的“个人超级智能”,其作用超越单纯的娱乐。长期目标是将AI无缝嵌入Meta的整个产品组合中,包括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及其硬件产品。然而,当前的用户体验与这一崇高抱负相去甚远。一个关键障碍在于Meta处理数据的方式;目前,与AI的对话在不同应用之间是孤立的,这意味着系统难以保留之前互动的记忆或上下文,除非明确编程。这严重限制了其个性化和整体实用性。

更令人不安的是,AI会捏造用户可能误信为真的细节。此外,动态中出现的许多AI生成的图像和文本片段,从不恰当到完全离奇,这一问题因Meta在自动化内容生成与有效内容审核之间持续挣扎而加剧。目前,Meta利用AI提高生产力和娱乐性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愿景层面。该公司最突出的消费者AI产品仍在开发中,远未实现扎克伯格关于建立在个体赋能基础上的AI驱动未来的承诺。随着Meta继续推进其AI开发,问题仍然在于这款新兴应用能否演变为真正有用和值得信赖的个人助理,或者它最终是否会成为一个关于仓促将雄心勃勃的技术推向市场的警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