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OpenAI开源模型对抗中国AI崛起,力保技术主导权
在一项坦率的披露中,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近期表示,公司决定发布开放权重模型的主要驱动力,是出于对一个紧迫问题的担忧:若不如此,全球AI基础设施将主要建立在中国开源替代方案之上。这一战略转向标志着OpenAI的重大转变,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主要倡导专有、封闭的AI系统。
奥特曼的承认反映了硅谷内部对中国开源AI模型快速发展和广泛采用日益增长的担忧。今年早些时候,奥特曼本人承认OpenAI在开源AI方面“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这预示着其长期战略的内部重新评估。这种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DeepSeek和阿里巴巴等中国公司的迅速崛起所推动的,它们的开源产品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吸引力,在某些情况下还在全球排名中超越了西方同行。
特别是DeepSeek的出现,在AI行业引起了“冲击波”。其成本效益高的R1模型于2025年1月发布,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挑战了只有巨额财政投资才能产生前沿AI的普遍观念。包括DeepSeek V3、Kimi K2、MiniMax M1和阿里巴巴的Qwen 3在内的中国开源模型的这种可访问性和性能,为美国科技巨头偏爱的更封闭的系统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替代方案。
OpenAI的回应是发布了其“gpt-oss”系列,包括gpt-oss-120b和gpt-oss-20b。这些是“开放权重”模型,意味着它们的训练参数——核心智能——是公开可用的。虽然不是完全开源(因为底层代码和训练数据仍然是专有的),但此举允许开发人员下载、微调并在自己的基础设施上部署这些强大的AI系统。据报道,较大的gpt-oss-120b模型性能与OpenAI的专有o4-mini相当,并且可以在单个高端GPU上运行,而较小的gpt-oss-20b则足够紧凑,可在笔记本电脑上运行,从而使更广泛的开发人员和组织能够民主化地访问高级AI。
这一战略转变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通过发布开放权重模型,OpenAI旨在确保全球AI生态系统在一个“基于民主价值观、在美国创建的开放AI堆栈”上发展。这是直接对抗中国模型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努力巩固美国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除了地缘政治担忧,此举还有望通过实现更大的定制化、降低企业成本,以及通过检查和减轻模型中的偏见或漏洞的能力来增强透明度和信任,从而促进更广泛的创新。然而,奥特曼仍然保持谨慎,表示担心美国可能仍在低估中国在各个开发层面AI进展的全面程度,这表明仅凭芯片出口管制可能不足以作为长期的解决方案。
OpenAI决定拥抱开放权重模型标志着全球AI格局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它改变了竞争动态,并强调了塑造人工智能未来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