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入股英特尔;财长:不干预业务

Businessinsider

美国政府正积极探讨收购英特尔的股权,这一举动已于周二得到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的证实。这一非同寻常的考量,凸显了美国产业政策的重大转变,其背后是国家安全需要以及对本土半导体制造业的重新聚焦。然而,贝森特部长迅速澄清,任何此类持股都不会被用于为这家芯片制造商“招揽业务”。

讨论的焦点在于,将根据两党《芯片与科学法案》已分配给英特尔的大量拨款,转换为股权。2022年通过的《芯片法案》拨出约527亿美元,旨在支持国内半导体的研发和制造,以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并增强美国供应链的韧性。英特尔预计将获得约109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商业和军事生产。如果转换顺利进行,美国政府可能持有英特尔约10%的股份,有望成为其最大股东。

财政部长贝森特强调,此项投资的首要目标是帮助稳定英特尔在美国境内的关键芯片生产。他指出,目前对外国半导体制造,特别是对台湾的依赖,存在国家安全隐患,并将其描述为美国必须解决的“单点故障”。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表示特朗普政府寻求“为我们的资金取得股权”,旨在为美国纳税人从拜登政府此前作为拨款拨付的资金中获取回报。两位官员均强调,政府的股份将不具备表决权,确保不会赋予治理权利,也不会干预英特尔的业务运营。

此次潜在的干预,正值英特尔这家昔日的行业巨头面临严峻挑战之际。2024年,英特尔录得188亿美元的年度亏损,这是其自1986年以来的首次亏损,并且在先进芯片技术方面落后于英伟达和台积电等竞争对手。尽管面临这些困境,英特尔仍是《芯片法案》雄心壮志的核心,已承诺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用于美国新的芯片制造设施,包括在俄亥俄州和亚利桑那州的重大项目。最近的事态发展,如2025年6月裁员15%以及特朗普总统呼吁首席执行官利普-布·坦(Lip-Bu Tan)因涉嫌与中国有联系而辞职,都突显了该公司动荡的时期。

直接政府持股虽然不同寻常,但有历史先例,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对银行和汽车制造商的注资。这项拟议举措已在市场上引起积极反响,报道发布后英特尔股价一度跳涨11%。与此消息巧合的是,日本软银集团也宣布对这家芯片制造商进行20亿美元的单独投资,这预示着投资者对英特尔未来的信心重燃,尤其是在获得联邦支持的情况下。这一系列行动凸显了人们日益认识到半导体作为关键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政府的参与正从单纯的补贴转向更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美国的科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