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兔子骗过TikTok,引发数字时代信任危机

404media

一段看似无害的蹦床兔子玩耍视频在TikTok上吸引了数百万观众,获得了超过1.83亿的观看量。它被呈现为真实的家庭安全摄像头录像,并配有“后院的特邀表演者”字样,这段视频迅速成为一个暖心的热门。然而,许多观众最初觉得可爱的内容,后来却在一代自认为擅长辨别AI生成内容的用户中引发了广泛的“信任危机”。

这些看起来玩得不亦乐乎的蹦跳兔子的魅力,随着观众对视频的仔细审视,很快被怀疑所取代。关键的破绽出现在视频的第五秒到第六秒之间,其中一只背景兔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是数字操控的明显迹象。这个短暂的异常证实,这段温馨的场景并非由安全摄像头偶然捕捉到的自发瞬间,而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这段视频在欺骗大量观众方面的成功,归功于其制作中的几个巧妙选择。首先,其模糊、低光照的安全摄像头录像呈现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美学特征本身就隐藏了许多通常与早期AI视频生成相关的缺陷,例如不自然的动作、光照不一致或缺乏精细细节。监控视频中常见的静态背景也规避了某些AI生成器在处理动态背景时的弱点。此外,该视频利用了人们对动物在无人观察时表现出不寻常或可爱行为的文化迷恋,这一主题经常被真实的野生动物监控录像所普及。视频中包含了一个提及流行家庭安防品牌的标签,进一步增加了真实性,暗示了录像的合理来源。公众对动物小心翼翼探索蹦床的真实视频的现有熟悉度,也促使观众接受该场景为真。

兔子是AI生成的这一事实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强烈的情绪反应。用户,尤其是那些经常以自己的数字素养为傲的年轻群体,表达了深刻的背叛感和脆弱感。评论和合拍视频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不相信和自我责备的情绪。一位用户哀叹道:“我多么希望它们是真的。”而另一位则坦白:“这是我第一个相信是真的AI视频——我老了可就惨了。”许多人表达了对容易受骗上当的恐惧,这与他们曾经认为只有“老年人”才是数字欺骗的唯一目标形成了讽刺的对比。一些用户公开向朋友道歉,承认尽管自认为是能够识别假冒内容的“受过教育的人”,却仍被愚弄而感到羞愧。

这一事件凸显了AI在生成日益逼真的视觉内容方面能力迅速提升。虽然以前的AI生成视频可能因明显的缺陷而被轻易地视为“深度伪造”,但蹦床兔子代表了一种更复杂的欺骗形式,旨在利用人类的偏见和期望。这段视频轻易地愚弄了数百万人,这突显了区分真实媒体和合成创作的日益严峻的挑战。它挑战了我们主要注意到“糟糕的”AI伪造的观念,从而导致我们对识别“所有”AI生成内容的能力产生虚假的安全感。随着AI的进步,真实与人工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使得即使是像消失的兔子这样微小的线索,也对检测至关重要。

兔子视频的病毒式成功可预见地导致了模仿尝试,其他AI生成版本出现在YouTube Shorts等平台上,进一步使数字环境复杂化。有趣的是,与通常从新创建账户频繁发布内容的典型AI内容创作者相比,原始上传者的账户表现出不寻常的发布模式。这种偏差可能也促成了视频被认为是真实的。

蹦床上的AI兔子案例,清晰地提醒我们数字真实性不断演变的本质。它不仅娱乐了数百万观众,然后又让他们大失所望,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媒体素养、在线内容的可信度以及人工智能对我们现实感知普遍影响的关键对话。随着AI工具变得更加易于获取和复杂,观众批判性评估在线内容的责任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