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热潮:“哐哐怪”成机器人新蔑称

2025-08-05T13:35:26.000ZGizmodo

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将新词汇引入我们的日常对话。近几周,“哐哐怪”等词汇在抖音等平台上尤为突出,反映了当前围绕技术进步的社会焦虑和幽默感。

“哐哐怪”是对机器人的一种贬义称呼。虽然它最初在1920年捷克戏剧《罗素姆的万能机器人》中被创造出来,用于描述危险的机械人,但其近期更广泛的流行则源于《星球大战》宇宙。该词在2005年的电子游戏《共和国突击队》中首次出现,并通过2008年的动画系列剧《克隆人战争》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在抖音上,“哐哐怪”自2025年7月初以来人气飙升,主要以讽刺的方式使用,评论一个假设的未来——届时机器人可能在就业和社会交往中面临歧视。平台上的许多视频展示了现有机器人,例如超市中用于清洁的机器人。然而,相当一部分内容则构想了未来的场景,将观众置于20到50年后的时代,那时人形机器人被认为将更加普遍。

这些喜剧性描绘常常与20世纪的社会问题进行类比,模仿美国民权运动期间出现的偏执反应,并将其重新用于描绘人类对机器人“他者”的不适感。这种方法使内容创作者能够宣泄对新兴技术的更广泛社会不安。

人形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普及的可能性仍属推测。尽管埃隆·马斯克等人物乐观地预测,有生之年全球将售出数十亿台机器人,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遥控机器人仍远未实现广泛的自主整合。尽管如此,机器人数量增加的前景仍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包括担忧。

被压迫机器人的概念是科幻小说中根深蒂固的套路,甚至早于“哐哐怪”一词的出现。抖音上“哐哐怪”的当前用法正是利用了这些长期存在的叙事,让用户通过幽默探索围绕技术变革的恐惧。然而,该词的使用并非没有争议;一些人表示不适,认为它可能是一种隐性种族歧视,而不仅仅是对未来人机关系的简单评论。

“哐哐怪”能否作为科技词汇的持久组成部分,超越当前的趋势,仍有待观察。同样,其他最近出现的词汇,如“懒狗”(指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也凸显了语言演变在应对技术变革时动态且往往不可预测的性质。

抖音热潮:“哐哐怪”成机器人新蔑称 - OmegaNext AI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