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经济:考恩警示AI对学生心理的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蓄势待发,将重塑全球经济。然而,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警告称,当前的教育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为学生应对这一剧变做好准备,这可能导致一代人感到疏远,对未来力不从心。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泰勒·考恩认为,这种准备不足最重大的代价可能不是经济停滞,而是那些感觉自己“不适应”AI驱动世界的人所承受的深刻心理负担。
考恩认为,大学过于关注诸如防止作弊等传统衡量标准,而非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在AI能够执行许多过去需要人类努力的任务的时代,应该教授和测试什么。他指出,当前系统激励的是正在迅速过时的技能。考恩认为,与其恐惧AI,不如将重点放在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强大工具上。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学生使用AI,将课堂设想为一个应对颠覆性未来的“排练空间”,目标是学习如何向AI提出更好的问题,而不是仅仅消费其输出。
事实上,教育领域已经在努力应对这一挑战。OpenAI教育副总裁莉亚·贝尔斯基呼应了考恩的观点,她指出“在AI驱动的世界里,勒德分子没有立足之地”,并强调每位毕业生都必须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和未来的工作中运用AI。她主张尽早且有结构地接触AI,并警告说,若不这样做,可能导致整整一代人毫无准备。贝尔斯基将AI比作计算器,强调其效用在于如何使用它——它不是一个“答案机器”,而是促进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催化剂。OpenAI甚至在ChatGPT中引入了“学习模式”,以鼓励这种“富有成效的挣扎”,而许多教育工作者担心AI会通过提供即时答案来削弱这一概念。
尽管一些机构已开始适应,但学术界变革的步伐仍令人担忧。佛罗里达大学等高校正在将AI整合到各种课程中,提供广泛的学术选择,包括专门的AI学位以及非工程领域的辅修课程。迈阿密戴德学院迅速推出了AI证书课程,现在还提供应用AI的副学士和学士学位,以满足就业市场对AI技能的广泛需求。包括英特尔、戴尔、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在内的主要科技公司正在投资社区大学的AI项目,提供资源和课程模块,以帮助提升劳动力技能。维尔京群岛大学最近加入了亚马逊机器学习大学教育者联盟,旨在将AI和机器学习整合到本科教学和研究中。
然而,挑战不仅限于技术技能。考恩指出,随着AI能力日益增强,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人类智能,可能会出现潜在的“人类身份危机”。他提到,虽然AI在经济学等领域已经“比我更聪明”,但其目前对人类服务需求的影响却出人意料地有限,但这可能会改变。即使在一个承诺带来更多财富的世界里,驾驭不确定的职业道路所带来的不安,对年轻一代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心理障碍。
这种转变要求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转变,从死记硬背转向指导、批判性辨别以及质疑AI输出的能力。问题在于,教育机构能否克服其固有的惰性,培养这种新型的“元素养”,并确保学生不仅仅是AI的消费者,而是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做出深思熟虑、适应性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