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采购移动虹膜扫描技术,强化遣返行动
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即将获得先进的移动虹膜扫描技术,这标志着其在遣返行动中生物识别能力的大幅扩展。该机构已宣布打算向BI2 Technologies发出独家采购订单,以获取其“移动罪犯识别系统”(MORIS)和“在押人员识别系统”(I.R.I.S.)的许可。此举预示着ICE对复杂监控工具的依赖升级,立即引起了公民自由倡导者的关注。
由马萨诸塞州BI2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MORIS和I.R.I.S.系统,最初旨在帮助治安官办公室快速识别已在押或已知晓的个人。MORIS被描述为一款手持式移动系统,兼容苹果、安卓和微软平台,使执法人员几乎可以在任何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在几秒钟内识别罪犯并访问其犯罪历史,包括面部照片、州和联邦身份证件、化名以及逮捕详情。它声称能够在不到一秒钟内,准确识别I.R.I.S.国家数据库中注册的个人,并提供逮捕和监禁历史。I.R.I.S.被誉为“唯一全国性的、基于网络的虹膜生物识别网络”,与MORIS协同工作,促进刑事司法机构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虹膜识别本身是一种高度准确的生物识别方法,利用个体虹膜的独特模式,这些模式随时间稳定且难以伪造。该技术通过近红外照明捕获虹膜高分辨率图像,提取独特的特征,并将其转换为数字模板,以便与数据库进行快速比对。
ICE计划为其遣返行动部门(ERO)采购这些系统,这延续了该机构将尖端监控技术整合到其运营中的长期趋势。此前有报道称,ICE在移动监控工具、手机黑客技术以及面部识别应用程序(如利用政府生物识别数据库进行现场识别的Mobile Fortify)上进行了大量投资。批评人士一直警告说,此类工具,包括那些整合从车辆登记到电话号码等各种数据点的工具,会创建详细的档案,其中可能包含移民身份和犯罪历史等敏感信息。
ICE生物识别能力的扩展,特别是引入高度准确的虹膜扫描技术,加剧了对隐私、公民自由和算法偏见的担忧。包括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和电子前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在内的公民自由组织,对ICE使用生物识别和人工智能增强系统缺乏透明度、法律监督和问责机制发出了警告。他们认为,这些技术在没有明确的国会授权或有意义的公众辩论的情况下被部署,将原本为公共服务设计的数据库转变为未经同意或监督的惩罚性执法工具。将社会保障局和美国国税局等各种数据源与ICE的生物识别生态系统融合,形成了全面的监控能力,批评人士认为这种能力极难监控或挑战。
采购MORIS和I.R.I.S.的举动,进一步将ICE嵌入到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美国生物识别监控基础设施中,从而能够更快、更广泛地识别潜在的被遣返人员。移民执法机构这场持续的技术军备竞赛,引发了关于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之间平衡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对于非公民以及可能被扩大监控网络捕获的美国公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