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T业200亿现金与全球对手的AI收购狂潮:世代机遇or错失?
印度IT服务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估计持有2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而埃森哲和凯捷等全球同行则在大举收购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这种战略差异引发了关于印度IT巨头是否正在错失在快速发展的AI领域中领先的“世代机遇”的疑问。
事实上,主要的全球参与者正在通过收购积极地增强其AI能力。例如,埃森哲一直特别活跃,作为其3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该公司完成了对意大利AI和生成式AI技术专业公司Ammagamma的收购,旨在加速客户的AI转型。该公司还收购了Navisite,以加强其在北美AI时代的托管服务,并收购了Maryville Consulting Group,以增强其AI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能力,目标是蓬勃发展的企业AI市场。埃森哲还在Reserv等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这是一家利用AI驱动解决方案的保险理赔处理公司。同样,凯捷也通过斥资33亿美元收购IT公司WNS,展示了其对AI扩张的承诺,旨在增强其AI和机器学习能力,并大力发展其业务流程服务(BPS)和代理AI产品。凯捷还在2024年末完成了对Syniti的收购,加强其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特别是利用生成式AI进行复杂的数据迁移。
相比之下,印度最大的IT服务公司,包括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印孚瑟斯(Infosys)、HCLTech、维布络(Wipro)和Tech Mahindra,历来采取财务保守策略。自2016财年以来,它们创造了近8.9万亿卢比的现金利润,但仅有约13.5%的现金流被重新投资于业务,用于资本支出或新项目。惊人的73%主要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分配给了股东。这种偏向于派息而非再投资的做法在疫情后加速,2025财年有76.2%的现金利润作为股息分配,而总固定资产投资仅为8%。
有几个因素促成了这种谨慎态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印度和区域IT市场内,大型且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相对缺乏,导致公司将并购活动限制在较小的战略性交易上,通常在AI、云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而不是变革性的大规模收购。此外,维持大量现金缓冲可以对冲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货币波动,这与股东对即时、可预测回报的优先需求相符。
然而,投资AI的必要性日益增强。AI正通过自动化日常任务、增强网络安全、通过预测分析改进决策、优化成本以及利用智能聊天机器人和虚拟助手改变客户支持,迅速重塑IT服务行业。专家强调,AI不再仅仅是一个机会,而是科技行业生存和战略转型的必需。全球AI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900亿美元,这凸显了IT专业人员适应的紧迫性。
尽管印度公司确实在增加其AI投资,93%的受访印度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2025年增加AI投资,76%已经从其AI项目中看到了积极的投资回报率,但其重点似乎更多地放在内部采用和效率上,而不是通过收购基础AI技术进行积极的外部扩张。印度CEO们优先考虑具有明确回报潜力的AI用例,并专注于将AI整合到IT运营、软件编码和数据质量管理中。然而,关于印度生产全球AI模型和深度技术创新的能力仍然存在担忧,一些人认为政府支持不足、研发投资有限、传统思维以及规避风险的投资者是障碍。
印度IT公司目前的做法虽然确保了股东回报和财务稳定性,但如果它们继续依赖于他人的基础AI投资而非进行自身的变革性收购,则有可能在全球AI竞赛中落后。“世代机遇”在于主动整合尖端的AI能力,这不仅仅需要增量的内部发展;它需要战略性的、通常是大规模的非有机增长,以在这个关键领域获取人才、技术和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