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芯片最后通牒:美国制造或高额关税
在重塑全球科技供应链的努力中,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本周宣布了一项全面性的最后通牒:对于不承诺在美国境内制造芯片的公司,将对其进口半导体芯片征收高达100%的惊人关税。这一大胆声明于2025年8月6日在与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举行的高级别会议上作出,标志着贸易政策的深刻转变,旨在加速关键芯片生产回流美国本土。
这种激进的“美国优先”方针与前一届政府主要依靠财政激励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截然不同。特朗普的策略转而利用惩罚性关税来强制投资,威胁对未能在美国境内建立或扩大制造足迹的科技公司处以巨额罚款。此举的既定理由是多方面的:提振美国制造业就业,通过减少对外国芯片来源的依赖来增强国家安全,并可能在未来的选举中获得政治优势。
至关重要的是,拟议的关税附带一项重要豁免:积极在美国建设或承诺建设芯片制造设施的公司将免受此类征税。这一豁免条款已引起主要行业参与者的反应。例如,苹果公司迅速宣布额外向美国制造业投资1000亿美元,使其未来四年在美国的总承诺投资达到惊人的6000亿美元。此举包括一项新的“美国制造计划”,似乎旨在使这家iPhone巨头免受即将到来的关税影响。同样,全球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台积电(TSMC)以及韩国巨头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SK海力士(SK Hynix)预计也将获得豁免,因为它们在美国工厂有大量持续投资。即使是领先的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鉴于其国内制造业务,也可能避免关税。
然而,这项声明并非没有立即引发争议和市场动荡。特朗普公开呼吁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Lip-Bu Tan辞职后,英特尔股价出现显著下跌,理由是其涉嫌与中国公司有联系,并使该芯片制造商高达8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联邦资金面临风险。
对全球科技格局的更广泛影响是深远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不确定。尽管该政策旨在促进国内生产,但它已在企业和贸易伙伴中引发了广泛的困惑,特别是关于关税是仅适用于原材料半导体,还是也适用于含有进口芯片的成品。行业分析师警告称,对进口芯片征收100%的关税可能导致各个行业(从汽车到消费电子和国防)的生产成本显著上升。这种负担很可能转化为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汽车到家用电器等所有产品的价格上涨。
此外,此举有使本已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碎片化的风险,并可能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从而可能引爆一场更广泛的以技术为重点的贸易战。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已表示深切担忧会失去市场准入,而新加坡的芯片制造商和配套产业则面临潜在的连锁反应。即使是作为芯片生产关键枢纽的台湾,也担心较小的供应商可能会被迫迁往美国,从而影响该岛在全球科技生态系统中的长期地位。
截至目前,尚未发布正式政策或行政命令,使得公司处于“谨慎观望”状态,缺乏关于关税豁免标准的详细指导。这种不确定性势必会重塑投资策略,并加速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多元化,尽管这可能以行业乃至全球消费者更高的成本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