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AI:提示工程助其可靠行动,而非空谈

Hackernoon

长期以来,提示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从大型语言模型中“哄骗”出更好的电子邮件或更具创意的故事。然而,随着能够采取真实世界具体行动的AI智能体的出现,这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话式AI到自主智能体的转变,带来了根本不同的挑战,并要求对提示设计采取更为严谨的方法。例如,当一个AI智能体被赋予调查可疑交易的任务时,其行动可能包括访问敏感客户数据、冻结信用卡、提交监管报告或启动人工干预。其风险远高于仅仅生成一封不尽如人意的电子邮件;这些智能体所做的决定直接影响个人的财务和敏感信息,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对其指令精确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核心区别在于目标:常规提示旨在获得有见地的答案,而智能体提示则要求可靠的行动。思考一下,询问AI“告诉我这笔交易是否可疑”与为其提供一个完整的操作框架之间的区别。一个针对AI智能体的有效提示,其功能类似于人类员工的详细工作描述。它清晰地定义了智能体的角色(例如,“你是一名欺诈调查员”),概述了它被允许采取的具体行动(例如,清除、验证、保留、升级、阻止),明确了决策标准(例如,检查消费模式、位置、设备使用情况、商家信誉),并强制要求其选择的理由,因为审计员将对其进行审查。这种结构化方法,例如指示智能体如何处理一个客户的交易——该客户通常在本地进行小额消费,但突然尝试在不寻常的地点使用新设备进行大额购买——确保了系统化且可审计的决策。

这种“工作描述”模式具有非凡的通用性。例如,应用于数据分析工程师智能体时,它将定义诸如设计可靠数据管道等职责,列出可用工具(Airflow、Spark、dbt、Kafka、Great Expectations、Snowflake/BigQuery)及其具体用途,并制定不可更改的规则(例如,始终实施数据质量检查,绝不硬编码凭据)。然后,它会呈现一个当前场景,例如为每日10万笔交易构建一个具有特定数据摄取、转换和加载要求的管道,从而促使AI概述其战略方法。这种详细的指导将通用语言模型转变为高度专业化、受规则约束的操作员。

除了定义角色,有效的智能体提示还采用了其他强大的模式。“循序渐进”的方法迫使AI有条不紊地思考,引导它经历收集信息、分析模式、决定行动、以正确格式执行以及最终解释其推理以供审计追踪等阶段。这种系统性进展降低了仓促判断的风险。此外,“团队协作”模式通过允许多个AI智能体无缝协作来促进复杂工作流程。通过为每个智能体定义角色并建立结构化的通信格式,它实现了清晰的委托和信息交换——例如,一个智能体可能识别出高风险欺诈并指示另一个智能体联系客户,或将合规细节发送给第三个智能体。

AI智能体在实际部署中经常暴露出通用提示无法解决的关键漏洞。一个常见问题是不一致的决策,即同一个智能体在相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的选择。解决方案在于用明确的决策树或基于规则的框架取代“判断这是否可疑”之类的模糊指令。例如,“如果消费是正常的三倍且在新的位置,则保留”提供了清晰、可重复的逻辑。另一个挑战涉及智能体尝试未经授权的行动。这通过细致地定义“可以做”和“不能做”的列表来应对,迫使AI将其权限范围之外的任何请求升级。最后,文档不足的问题——智能体做出正确决策但未能解释其理由——通过将详细的理由作为每个行动的强制性输出加以解决,包括检查了什么、识别了哪些危险信号、选择了什么行动以及考虑了哪些替代方案。

高级提示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智能体的稳健性。“智能提示”可以根据当前条件动态调整,根据近期表现附加警告、为VIP客户制定特殊规则或提醒新的欺诈模式。对于高度复杂的案例,将决策分解为一系列不同的步骤——例如,首先列出异常数据,然后评估风险,接着选择行动,最后记录解释——显著减少了错误。严格的测试也至关重要;故意设计旨在混淆AI的“棘手案例”,例如客户预先提交了旅行通知但仍进行大额国际交易,有助于在它们导致实际问题之前识别和纠正提示缺陷。

与评估对话式AI(其输出质量通常是主观的)不同,衡量AI智能体的成功需要具体的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包括行动准确性(选择正确行动的频率)、一致性(在类似案例中做出相同决策)、处理速度、解释质量(人类可读性和完整性)以及安全性(智能体执行未经授权行动的频率)。最终,有效的智能体提示并非关乎聪明或创意;它是关于构建可靠、可解释的决策系统。生产级提示通常冗长、详细且看似平淡无奇,但它们的精确性确保了持续的性能、强大的错误处理和值得信赖的操作。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细致的提示工程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精心设计的提示在生产中通常比复杂的算法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