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AI新蔑称“笨机器”:反映公众日益增长的厌恶
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增长的存在,引发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针对这项技术及其用户的贬义词的出现。其中,“笨机器”(clanker)这个源自《星球大战》宇宙的侮辱性词汇显著复苏。谷歌趋势数据显示,6月初该词的搜索量显著飙升。这种数字复兴反映出公众对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怀疑,有时甚至是彻底的厌恶。
在线平台,尤其是TikTok和X,已成为这种新词汇的沃土。一位TikTok用户幽默地设想了2088年的“笨机器集会”,而另一位X用户在回应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提供爆米花的视频时,打趣道:“把你的油腻、没有灵魂的笨机器手从我美味的人类食物上拿开。”这个词甚至渗透到了政治话语中。亚利桑那州民主党参议员鲁本·加列戈(Ruben Gallego)最近在X上利用这个侮辱性词汇,宣布了一项新法案,旨在确保选民在尝试联系人类代表时,不会被迫与“笨机器”互动。这种政治上的采纳凸显了这种情绪在部分人群中引起了多么深刻的共鸣。
除了“笨机器”之外,一系列其他贬义词也浮出水面,通常针对特定的AI系统或其支持者。例如,围绕xAI的Grok聊天机器人的讨论,催生了诸如“Grok迷”(Grokkers)、“Grok小妖”(Groklins)和“Grok吸血鬼”(Grocksuckers)等词汇。同样,在TikTok上,那些被认为过度依赖ChatGPT的人被称为“舔狗”(sloppers)。这些新词的创造,凸显了社会将那些被认为与人工智能过于紧密或依赖人工智能的人进行分类,并在某些情况下贬低他们的冲动。
这种与AI相关的贬义词的扩散,不仅仅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在线趋势;它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不安。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自2021年以来,美国成年人对AI的担忧稳步加剧。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确切地说有51%,表示对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感到更多的担忧而非兴奋。他们的担忧范围广泛,从AI可能取代人类工作岗位的潜力,到新兴的聊天机器人成瘾现象。这些贬义词的创造和普及,可以被视为这些潜在焦虑的一种表现,为挫败感和恐惧提供了一个语言宣泄口。
然而,这些词汇的采纳并非没有批评。一些观察家认为,使用新的贬义词,即使是针对非人类实体的词汇,也可能带来问题,特别是当它们无意中呼应了现有的种族歧视词汇或延续了有害的刻板印象时。另一些人则表达了更个人的担忧,担心当前的反AI情绪浪潮可能会导致未来的遗憾。正如一位X用户辛辣地评论道,他们不希望五十年后面对一个机器人,不得不解释说“那是一个不同的时代”,这暗示了对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不断演变的关系,以及我们用来定义它的语言所产生的持久影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