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竞赛:科技巨头的炒作与科学现实
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和超级智能已成为我们时代最具决定性的技术竞赛,全球科技巨头正向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投入前所未有的资源。该领域的领跑者OpenAI最近发布了其GPT-5模型,并将其描述为“迈向AGI道路上的重要一步”——AGI是一种理论状态,在此状态下,AI系统能够高度自主地执行任何人类工作。然而,即使是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在吹捧GPT-5的进步时,也承认了关键的局限性,指出该模型“缺少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它在发布后无法持续学习。这一警示强调了一个关键区别:当前的系统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尚未达到全职人类水平工作所需的自我维持自主性。
OpenAI并非这场高风险竞争中的唯一参与者。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最近宣称,超级智能的开发——一种AI系统远超人类认知能力的理论状态——“现在已在眼前”。谷歌的AI部门则通过展示一个未经发布的模型,旨在现实世界的可信模拟中训练AI,从而勾勒出其通往AGI的路径。与此同时,另一重要参与者Anthropic宣布升级其Claude Opus 4模型,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格局。
尽管智力与资金投入狂热,但这场探索的科学基础仍存争议。资深科技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埃文斯将AGI描述为“一项思想实验,而非一项技术”。他指出,目前根本缺乏解释为何现有生成式AI系统能如此有效运作的理论模型,更不用说它们要达到AGI需要什么。埃文斯将此与早期的太空竞赛进行类比,认为这就像在不完全理解重力或火箭力学的情况下建造阿波罗计划,寄希望于仅仅将火箭造得更大就足够了。他将当前的大部分讨论描述为“基于感觉的”,AI科学家往往依赖个人直觉而非具体的科学理解。
然而,并非所有专家都持这种程度的怀疑态度。风险投资公司Radical Ventures的合伙人、谷歌AI部门DeepMind前战略主管亚伦·罗森伯格提出了一个更乐观、尽管范围更窄的AGI定义。他认为,如果将AGI定义为在80%的经济相关数字任务中达到至少80百分位的人类水平表现,那么它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反之,风险投资公司Menlo Ventures的合伙人马特·墨菲则强调,AGI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目标”,这意味着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这场竞赛将持续发展多年。
即使尚未实现AGI,当前生成式AI系统的财务成功也是不可否认的。OpenAI的年度经常性收入据报道已飙升至130亿美元,预计到年底将超过200亿美元。该公司还在洽谈股份出售,估值可能达到惊人的5000亿美元,甚至超过SpaceX。然而,这种商业成功以及关于超级智能的宏大声明,引起了一些专家的担忧。新泽西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大卫·巴德尔认为,此类主张更多反映的是竞争定位,而非真正的技术突破。他警告不要将营销宣传与实际进展混淆,强调需要关注当前紧迫的问题,如确保现有系统可靠、透明且无偏见,而不是追逐遥远、定义不清的目标。
这场竞赛也具有强烈的全球性,中国正成为一个强大的竞争者。中国公司DeepSeek最近发布了其R1模型,该模型拥有与OpenAI领先成果相媲美的推理能力。包括沙特阿美在内的主要公司已在整合DeepSeek的AI技术,并报告了效率的显著提升。AI模型排名公司Artificial Analysis指出,其排行榜上前20名模型中有6个是中国公司开发的,包括DeepSeek、智谱AI、阿里巴巴和MiniMax。在快速发展的视频生成模型领域,前十名中有六个也是中国公司开发的,包括目前的领导者字节跳动的Seedance。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强调了全球采纳的战略重要性,指出哪个国家的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被最广泛采纳,哪个国家最终将赢得AI竞赛,并将其与取代华为在5G领域的领导地位的难度相提并论。
无论关于超级智能系统可行性和时间表的争论如何,巨额资金和顶尖人才正被投入到这场全球竞争中。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正陷入一场激烈的技术竞赛,且没有放缓的迹象。正如罗森伯格所观察到的,就在五年前,声称AGI即将到来会被认为是“亵渎神明的”;而今天,这正日益成为一种共识,即这条道路确实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