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新:生物芯片融合神经组织,实现AI高效节能

Spectrum

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复杂大型语言模型和深度学习网络的兴起,带来了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巨大的能源消耗。随着AI模型复杂性和能力的增长,其计算需求可能消耗全球能源资源中越来越大的份额。为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出了一种开创性的生物芯片,它将活体神经组织与传统硬件无缝融合,预示着“类器官智能”的新时代。

这种创新的生物芯片与传统的硅基计算截然不同。通过将实际的活体神经元——生物大脑的基本组成部分——直接与电子元件集成,约翰霍普金斯团队旨在利用生物系统固有的能源效率和并行处理能力。与依赖离散开/关状态和高功耗操作的数字处理器不同,生物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进行通信,在执行高度复杂的计算时,通常能耗低几个数量级。他们的愿景是创建一个混合计算平台,充分利用生物智能和人工智能的优势。

“类器官智能”的概念认为,当与电子电路连接时,实验室培养的小簇脑细胞(即类器官)可以被诱导执行计算任务。这种生物芯片正是这一愿景的体现,为实现更可持续、可能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传统的AI训练,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涉及大量的能源密集型图形处理单元(GPU)和持续的电力供应。相比之下,生物混合系统可以大幅减少这种能源足迹,随着AI在医疗保健、金融到自动驾驶系统等各行业中变得越来越普及,它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

尽管仍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生物芯片的开发为计算的未来开辟了引人入胜的可能性。它可能为AI系统铺平道路,使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学习和适应,模仿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和极低的能耗处理信息的能力。除了节能,此类系统还可能开启AI的新范式,有望带来更强大、更灵活、更像人类的智能。然而,重大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将活体组织与电子设备集成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可行性、这些生物组件的扩展,以及围绕利用活体脑物质创建计算系统所涉及的复杂伦理考量。尽管存在这些障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突破标志着生物学和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可能性的一个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