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裁员:计算机科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梦碎
长期以来,计算机科学学位被视为通往财富的保证,然而这一承诺如今已明确破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现实令人清醒:应届计算机科学毕业生正面临6.1%至7.5%的失业率。这一数字是生物学和艺术史等常被认为职业导向性较低的领域毕业生失业率的两倍多。《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报道进一步强调了当地严峻的就业形势,详细描述了一些近乎超现实的个人经历。
这些个人叙述描绘了一幅期望破灭的严酷画面。21岁的普渡大学毕业生Manasi Mishra在被告知起薪将达六位数后进入就业市场。然而,她毕业后的求职仅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在Chipotle,最终也未能被录用。同样,2023年从俄勒冈州立大学毕业的Zach Taylor,为科技职位提交了近6000份申请。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仅获得了13次面试,但未收到任何工作邀约。在一个特别说明问题的例子中,Taylor甚至被麦当劳拒绝,理由是“缺乏经验”。
科技就业格局的这种戏剧性转变归因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先进AI编程工具的迅速普及,这些工具正越来越多地自动化传统上由初级开发人员执行的任务,从而消除了入门级职位。此外,亚马逊、Meta和微软等科技巨头发起的大规模裁员,使得市场充斥着经验丰富的人才,这进一步加剧了挑战。学生们自己形容被困在“AI厄运循环”中,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循环:他们利用AI工具进行海量求职申请,却只收到同样使用AI进行候选人筛选的公司发出的即时自动化拒绝。有些拒绝甚至在提交申请后几分钟内发生。
尽管困难重重,仍有零星的成功案例。例如,Manasi Mishra最终通过一次“冷门”申请获得了工作,她将这一突破部分归因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了她的挣扎和见解,这引起了更广泛受众的共鸣。然而,她的经历在一个曾经从计算机科学学位到成功职业生涯的清晰路径,如今却充满前所未有的障碍的市场中,仍然是一个例外。科技领域光明未来的梦想,曾是高等教育的基石,现在却面临着严峻而不确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