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AI是求职利器还是避之不及的陷阱?

Businessinsider

现代就业市场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竞技场,求职者和雇主都越来越多地转向人工智能,这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动态。Business Insider 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以及2025年初的其他几项综合调查,揭示了这种不断升级的AI整合,展现了一个技术既是强大工具又是重大担忧来源的景象。

求职者正在以加速的速度拥抱AI。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58%至75%)现在在申请过程中利用AI工具。这种广泛采用是由效率和竞争优势的承诺所驱动的。求职者经常使用AI来生成简历和求职信文本,根据特定的职位描述量身定制申请,撰写写作样本,甚至为面试做准备。目标通常是简化求职过程中繁琐的方面,确保申请通过相关关键词进行优化,以应对许多公司采用的申请人追踪系统(ATS)。一些数据表明,这种策略可以产生切实的益处,一项研究发现,77%的AI用户获得了更高薪的就业机会,而非AI用户这一比例为48%;在科技和营销等特定领域,AI辅助的简历获得了更高的回电率。

然而,求职者对AI的热情却遭遇了雇主细致入微、常常是谨慎的看法。尽管超过60%的公司自己利用AI进行招聘任务,如简历筛选、撰写招聘广告和生成面试问题,但相当一部分招聘经理对AI生成的候选人材料表示怀疑或 outright 拒绝。例如,近四分之一的招聘人员如果怀疑简历是AI生成的,就会将其淘汰。许多招聘经理声称他们可以快速检测出AI生成的内容,有时甚至只需几秒钟,尽管测试表明这种感知并不总是准确的。对候选人欺诈、技能虚报以及招聘过程完整性的担忧对雇主来说至关重要。一些人甚至报告说,使用深度伪造(deepfakes)和生成式AI来规避招聘流程的“虚假申请人”有所增加,导致Gartner预测到2028年,全球四分之一的候选人资料可能是欺诈性的。

这创造了一个奇特的“AI对AI”场景,双方都在使用复杂的工具,导致招聘领域可能出现一场军备竞赛。尽管感知到的效率有所提高,但一些研究表明,使用AI的求职者实际上可能比不使用AI的求职者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工作。此外,求职者自己也对AI在招聘中的作用抱有保留意见;只有26%的人信任AI能公平地评估他们,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对使用AI进行评估的雇主信任度降低。值得注意的是,65%的个体对公司在招聘和雇佣中使用AI感到不适,90%的人希望对其使用情况保持透明。

这种不断演变的动态强调了对透明度和道德准则的迫切需求。随着AI熟练度日益成为入门级职位的理想技能,求职者和雇主都必须以清晰和诚信的态度应对这一技术转变。利用AI提高效率与保持真实性和信任之间的张力将定义人才招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