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易引爆中美紧张:Manus“弃中”惹争议

Ft

近期,涉及初创公司Manus和硅谷巨头Benchmark的人工智能融资交易,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暴,凸显出全球技术格局中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断层线。据报道,这家由中国人创立的AI公司获得了美国知名风险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此举因Manus被视为“放弃祖国”而激怒了北京,同时也将华盛顿的密切关注引向了其硅谷支持者。

Manus是一家通用AI代理,旨在自动化从数据分析到内容创作的各种任务,于2022年在中国成立。该公司提供金融和医疗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最近于2025年4月完成了由Benchmark牵头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约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笔投资是通过Manus的离岸实体进行非中国区开发的,这一操作可能使得该交易在美国投资限制收紧的情况下得以进行。Manus此后已将其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这标志着其战略性地脱离了原有的基地。

北京方面的不满据报道源于这种被视为“背叛”的行为,认为Manus的举动对其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和全球AI领导地位的雄心壮志构成了挫折。科技公司的外流,无论是外国公司还是国内创立的公司,都日益成为中国关注的问题,因为中美紧张局势升级、供应链脆弱性以及日益增多的地缘政治风险,使得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采取“非中国化”策略。尽管中国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风险投资兴趣激增下,继续培育着充满活力的国内AI产业,但像Manus这样有前途的初创公司的离开,凸显了北京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的科技世界中,在留住人才和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华盛顿也加强了对美国风险投资在中国科技领域的审查,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先进微电子等敏感领域。2023年8月发布的一项行政命令,以及2024年10月发布的“最终规定”,旨在遏制美国资本流入被认为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中国科技公司。2024年初,美国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的报告指出,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对中国AI和半导体公司(包括一些被列入美国黑名单的公司)的投资超过30亿美元,这进一步加剧了对更多限制措施的呼声。Benchmark对Manus的投资,尽管采用了离岸结构,但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关注,因为华盛顿试图阻止关键技术转移到可能增强中国军事或监控能力的实体,从而在扼杀创新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这种对Manus和Benchmark的双重压力,例证了在当前地缘政治气候下,公司和投资者所面临的复杂且往往相互矛盾的要求。全球AI格局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重新调整,其特点是“AI军备竞赛”和曾经相互关联的科技生态系统碎片化。随着美国和中国都在争夺技术霸权,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被迫在一个险恶的地形中航行,在市场机遇和国家安全担忧之间取得平衡。Manus-Benchmark交易是一个鲜明的提醒,即使看似常规的投资也可能成为更广泛的技术霸权竞争中的爆发点,从而塑造全球创新和资本流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