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 Door:AI游戏提供有意义、有约束的叙事体验
多年前,大型语言模型尚未引发生成式AI热潮时,一款名为《AI Dungeon 2》的游戏就已经展现了开放式、AI叙事即兴创作的魅力。如今,一个名为《Hidden Door》的新平台(目前处于抢先体验阶段)重新审视了这一概念,允许用户与人工智能共同创作“选择你自己的冒险”风格的故事。然而,与它的前身或通用聊天机器人不同,《Hidden Door》的AI叙述者对玩家行为施加了关键的游戏内限制,这种设计选择却出乎意料地构成了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Hidden Door》旨在让玩家沉浸在熟悉的虚构世界中,包括《绿野仙踪》和《傲慢与偏见》等公共领域设定,以及《乌鸦》等授权IP。旅程始于角色创建,玩家在此定义其角色的背景故事和显著特征。系统随后呈现一个开场场景,提示玩家做出回应,就像桌面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参与者与游戏主持人互动一样。某些决定甚至可能涉及幕后的掷骰子,以确定成功或失败,无论结果如何,叙事都会自然展开。在游戏过程中,玩家会收集代表角色和地点的“卡片”,作为关键故事元素的便捷参考。AI叙述者也拥有自己的“情节点”卡组,偶尔会为玩家提供选择,以引导故事方向。
这种对叙事逻辑的刻意遵守是《Hidden Door》与自由形式聊天机器人的根本区别所在。例如,考虑一个涉及《傲慢与偏见》吸血鬼变体的场景,名为“求爱与腥红”。作为玩家,你可能会选择扮演一个受“不妥协的责任感和复仇欲望”驱使的吸血鬼猎人。游戏随后会将角色置于一个社交场合,在那里发现一个潜在的吸血鬼。虽然存在预设选项,但玩家可能会尝试直接的、武器化的攻击。《Hidden Door》会允许这样做,即使“吸血鬼”最终证明只是幻象。然而,如果玩家尝试使用像ChatGPT这样的通用聊天机器人进行类似操作,例如突然获得一把“无敌的银箭弓”来立即消灭地球上及以外的所有吸血鬼,聊天机器人会欣然遵从,从而中断任何有意义的挑战或叙事进展。《Hidden Door》则会介入,温和地引导玩家采取符合游戏世界观的行动,例如尝试对话以收集信息。这种内部一致性的强制执行是其设计的核心。
然而,这种引导有时会让人感到过于受限。在一个《绿野仙踪》的场景中,一名“大胆、嗜险成瘾”的记者试图通过反复出拳或抓取来对抗被催眠的搬运工,结果却收到了“你失败了”的消息。虽然这可能归因于掷骰子时异常的坏运气,但即使行动成功,也有一种潜在的感觉,即AI在微妙地操控故事走向,阻止与随机角色的长时间互动。因此,叙事有时会感觉脱节,更像一系列独立的、AI引导的片段,而非连贯流畅的叙事。例如,在一个吸血鬼故事中,一名管弦乐指挥继续为神秘的情节线索提供背景信息,即使玩家角色明显地忽略了他,转而专注于攻击另一个角色。这种体验缺乏与人类伙伴进行现场桌面游戏时固有的自发友谊和协作“胡扯”。
该平台也暴露出一些技术上的粗糙之处。AI叙述者的处理时间可能会明显偏长,通常持续数秒,导致玩家分心。偶尔还会出现细微的文本错误,例如复制粘贴的角色描述中出现标点符号错位。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Hidden Door》专注于熟悉的叙事世界,为与AI故事讲述者互动提供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新途径。通过阻止玩家简单地通过破坏规则来立即获胜,它强制玩家在每个故事既定的逻辑内进行参与,无论故事多么奇幻。此外,该平台对公共领域和授权作品的使用,以及据报道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深度参与,理论上确保了版权合规性。《Hidden Door》潜力的最重要证明是它能够引人入胜,即使当前体验存在挫败感,也能让玩家对AI创作冒险的下一章产生真正的 K-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