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AI能源困境:如何在不“漂绿”的情况下实现气候目标?
人工智能的不断扩张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需求,这种激增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电力消耗。这种能源饥渴正在推动美国各地建设庞大的、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通常由碳密集型能源供电。《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一项分析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人工智能专用数据中心的电力碳强度比美国平均水平高出惊人的48%。事实上,到2026年,美国数据中心预计将成为全球第五大电力消费者,超过俄罗斯等整个国家,仅次于日本。
这场能源困境的中心是微软,它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公司。这家科技巨头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前所未有的800亿美元,以确保其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计划获得足够的能源——这是其历史上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然而,这种激进的扩张伴随着同样大胆的环境承诺:微软已承诺到2030年实现负碳排放,这意味着其目标是从大气中去除的碳多于其排放的碳。这两个目标之间明显的冲突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微软能否在五年内真正调和其巨大的能源需求与负碳承诺,而又不诉诸“漂绿”策略?
为了在电力消耗飙升的情况下实现其负碳目标,微软正大力投资碳去除信用,这也是苹果等其他科技巨头采用的策略。其最新且非传统的投资之一涉及Vaulted Deep公司,该公司提议将490万吨生物废弃物浆液——一种由人类污水、农家肥和造纸厂污泥混合而成的物质——深埋地下5000英尺。这种深层注入阻止了废弃物的分解,从而阻止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Vaulted Deep随后出售由此过程产生的碳信用。报告显示,微软已同意在12年内购买这些信用,估计每公吨成本为350美元,总计可能达到约17.5亿美元。
这项生物废弃物倡议是微软更广泛的碳去除组合的一部分,该组合包括直接空气捕获和各种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等多样化技术。该公司明确表示,它将避免与不那么严谨的抵消方案相关的“漂绿”陷阱,特别是那些被证明在雨林保护方面基本无效的方案,其中《卫报》的一项调查发现,最大的认证机构超过90%的信用毫无价值。
然而,Vaulted Deep的深井注入技术并非没有批评者。咨询公司Sustainability Directory警告称,可能存在地下水污染、地表泄漏、问题地球化学反应甚至地震活动增加等潜在风险。虽然并非所有专家都同意这些具体的危险,但更根本的争论围绕着碳抵消这一概念本身。芝加哥大学气候系统工程计划负责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作者大卫·基思(David Keith)将企业自愿的气候承诺斥为“漂绿垃圾”,认为严格的联邦法律是限制碳排放的唯一可靠途径。
这种情绪在当前政治格局中获得了特殊共鸣。据报道,特朗普政府的环境保护局正在拆除气候变化法规,并制定计划以放松环境监管,并为新的数据中心建设开辟快速审批通道。在这种联邦政府似乎优先考虑快速发展而非环境保护的环境中,微软等公司的自愿行动,无论多么雄心勃勃,可能都是我们目前所能期待的最积极的措施。
微软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无疑是值得欢迎的。然而,其用于抵消巨大电力消耗的碳去除技术的效力及其长期环境完整性仍有待审查。目前,公众和环保监督机构必须密切关注该公司的行动,仔细审查其资助的技术,并要求其对其雄心勃勃的承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