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揭示:多数用户误用AI,重速度轻思考致能力被低估
OpenAI最新一代生成式AI模型GPT-5于8月7日发布,但其反响却褒贬不一。尽管该公司在数周的密集宣传和精心策划的直播发布后,将其誉为一次变革性的飞跃,社交媒体用户却表现出困惑和沮丧,尤其是不满于几个他们此前高度依赖的关键模型被移除。
事件发生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无意中揭示了公司对GPT-5反响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似乎绝大多数用户并未充分发挥AI的潜力。奥特曼透露,在GPT-5首次亮相之前,非付费用户中只有区区1%,而每月订阅20美元Plus套餐的用户中也只有7%曾查询过像o3这样的“推理模型”。这一披露是在解释为付费用户大幅降低访问限制时提出的,这引发了人们对他们所获得价值的质疑。
推理模型旨在在形成答案之前,细致地处理问题。虽然必须记住这些AI模型不具备人类般的认知,但它们模拟了一种更深层次的分析方法。绝大多数用户,无论是付费还是非付费,选择不使用这些模型,就好比购买了一辆高性能汽车却只用一档或二档行驶,然后疑惑为什么它没有达到最佳性能。
许多用户似乎优先考虑即时满足和便利,而非AI聊天机器人交互的质量和深度。这种偏好在GPT-4o(一个早期模型,在公众要求下最终为付费用户恢复)暂时下线时引发的普遍抱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向聊天机器人寻求答案时,准确性和彻底性至关重要。一个稍慢但正确的响应,总是比一个快速但错误的响应更有价值。
推理模型被设计为在规划、交叉引用和完善响应方面投入更大的计算精力。这种深思熟虑的过程显著提高了结果的质量,尤其对于逻辑精度至关重要的任务。然而,其代价是处理时间的增加和运营成本的提高。因此,AI提供商通常默认提供速度更快、分析能力较弱的版本,要求用户通过界面选项主动选择功能更强的替代方案。OpenAI过去复杂的、常常晦涩难懂的模型命名约定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使用户难以辨别不同版本的能力——GPT-5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参差不齐,引发了更多用户抱怨和公司持续的调整。
对许多人来说,为了获得更优质的AI响应而多等待一分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不便,可以通过多任务处理轻松应对。然而,对一些人来说,这种短暂的延迟似乎是一个显著的障碍。即使在GPT-5发布后,“旗舰模型”和更彻底的“GPT-5思考”选项之间的区别更加明显,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付费用户主动请求全面答案。
这一被忽视的数据点为关于AI普及的更广泛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为什么只有大约三分之一使用过聊天机器人的美国人认为它“非常”或“极其”有用——这个比例是AI专家的一半——而五分之一的人认为它“完全没用”,是专家比例的两倍?现在解释似乎很清楚:大部分公众都在低估和未充分利用AI。他们向聊天机器人提出复杂的、多部分的问题,却不允许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以产生真正有洞察力的响应。
为了真正驾驭生成式AI的力量,用户应该充分利用像OpenAI这样的提供商日益提供的更广泛的高级模型访问权限。通过选择更具分析性的“思考”模式——同时记住AI并非像人类那样真正思考——用户可以解锁更有价值、更可靠的体验,从而可能改变他们对AI实用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