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推高美国GDP,却暗藏经济泡沫与衰退风险
美国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浪潮,似乎在抵御更广泛的经济放缓,这主要得益于对人工智能的大量投资。这场人工智能支出热潮受到了包括唐纳德·特朗普在内的政治人物的欢迎,无疑正在提振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然而,仔细审视会发现,这场技术淘金热可能掩盖了潜在的裂痕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主要的科技巨头走在这场支出狂潮的最前沿。谷歌、Meta、亚马逊和微软等公司预计仅在2025年就将共同投入超过350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些估计显示,这些主要参与者的投入可能高达3640亿美元。这笔巨大的资本支出对国家账本产生了切实的影响,据计算,人工智能投资今年将为美国GDP增长贡献高达0.7%,占美联储1.4%增长预测的一半。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分析师认为,2025年初,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本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甚至超过了美国所有消费者支出的总和,这标志着经济驱动因素发生了重大转变,让人联想起铁路扩张等历史性的基础设施繁荣。这笔资金的注入目前正作为一种“对抗力量”,抵消似乎正在减速的更广泛经济,有效地“正在背负起经济”。
然而,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繁荣光鲜外表之下,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正在拉响警报。一个主要担忧是美国经济对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日益增长的依赖。如果这次人工智能热潮受挫,经济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经济减速的证据已经出现,修订后的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就业市场走弱,雇主在最近几个月减少了招聘。作为经济增长传统支柱的消费者支出也显示出停滞的迹象。
一个更不祥的警告来自越来越多的专家,他们将当前的人工智能投资环境比作一个“人工智能泡沫”,其潜在危险可能比1990年代末臭名昭著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甚至2007年的次贷危机更为严重。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斯滕·斯洛克和分析师埃德·齐特隆等人指出,投资者极度兴奋,市场估值虚高,似乎与实际收益脱节。尽管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巨额投资,但许多公司尚未从其人工智能支出中获得可观的回报,利润常常低于预期,这引发了对“过度建设、过度供应、[和]产能过剩”的担忧——这是繁荣-萧条周期的典型特征。
除了金融市场之外,人工智能扩张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对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的物理骨干)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能源消耗急剧上升,促使人们呼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更审慎的投资方式。此外,尽管人工智能被吹捧为就业创造者,但人们也对某些行业的潜在就业替代感到担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甚至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在五年内导致高达20%的失业率。
更广泛的经济格局也充满了其他挑战。关税和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正在造成经济痛苦,并导致整体经济减速。企业盈利(如果排除占主导地位的“七巨头”科技股)显得不均衡且疲软,资本开始从以增长为导向的科技领域转向更传统、周期性的行业。少数几家人工智能公司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的波动性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系统性风险。
尽管存在这些潜在担忧,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仍热情拥抱人工智能驱动的经济复苏叙事。他强调数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投资是他政府积极影响的证据,并经常吹捧强劲的GDP数据。他的政府积极推动重大人工智能交易,包括涉及软银、OpenAI和甲骨文的5000亿美元“星门计划”,以及旨在将宾夕法尼亚州打造成关键人工智能中心的900亿美元能源和科技投资。特朗普政府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强调了巩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导地位、提高人工智能素养以及监测其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战略意图,将人工智能投资视为经济在其他挑战中的“救星”。
尽管人工智能支出热潮无疑为美国经济提供了显著(尽管集中)的刺激,并受到政治领导人的赞扬,但潜在的脆弱性和“人工智能泡沫”的可能性要求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当前严重依赖科技资本支出的经济实力可能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科技领域之外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公平增长进行批判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