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盈利困境:高投入低回报,巨额亏损何时休?
尽管OpenAI、微软和英伟达等领先AI公司在股市上实现了飞速飙升,但更深入的审视揭示了一个更复杂且令人不适的真相:人工智能行业目前远未实现盈利,其财务可行性之路仍充满深刻的不确定性。即使是最热情的AI支持者,在近期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也难以清晰阐述该技术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盈利途径。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兼AI咨询公司创始人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强调了这种脱节,他感叹虽然AI的“原始技术马力非常强大”,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决定AI经济转型的步伐。阻碍AI成为许多人所期望的有利可图投资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其惊人的运营成本,随着业务扩展,预计这一成本还将进一步攀升。
麦肯锡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强调了这一财务挑战,估计到2030年,AI数据中心将需要投入惊人的6.7万亿美元用于计算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软件公司Hartinger的估计形成对比的是,后者预测到2025年底AI行业的总市场规模约为3059亿美元,所需投资的巨大规模由此变得清晰可见。很难想象在未来五年内会有数万亿美元流入该行业,更不用说更长时间了。正如科技记者埃德·齐特龙(Ed Zitron)今年早些时候观察到的,OpenAI据报道将其全部40亿美元的收入都用于运行和训练其模型。
尽管AI不断炒作的周期总是承诺会推出突破性模型,将世界推向通用人工智能(AGI)或人类水平智能,但AI公司一直未能实现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这些回报递减的一个显著例子是备受期待的OpenAI GPT-5的发布,它最终被证明令人失望。随着每一个未能实现重大飞跃的后续模型出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认为AI的进步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平台期。
这一令人清醒的现实已开始波及那些曾热切投资AI的公司高管层。工作管理软件公司Asana在5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基于对近4000名IT专业人员的调查发现,29%——大约三分之一——在2024年采用AI的公司现在后悔了他们的决定。正如报告简洁地指出的那样,“2024年部署AI的热潮带来了一个令人清醒的现实。”
这种后悔情绪已经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标普全球市场情报(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在3月进行的一项类似调查,对1000家投资了AI的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惊人的42%的公司已经放弃了他们的AI尝试。这比2024年停止AI项目的17%显著增加。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信息官洛里·比尔(Lori Beer)告诉《纽约时报》,在该银行决定限制员工使用ChatGPT后,她已经削减了数百个其他AI项目。“我们绝对在停止项目,”比尔表示,并强调,“我们不怕停止项目。我们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我认为这是一件聪明事。”
虽然像麦卡菲这样的AI支持者可能会将这些投资失败视为创新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创新是一个相当频繁失败的过程”,但巨额成本和有限有形回报的日益增多的证据,使得将AI行业视为一个除大规模膨胀、即将修正的泡沫之外的任何东西都变得越来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