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经济政策:关税、就业市场压力与数据诚信危机

Nytimes

美国经济目前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平衡,但正面临政策决策、体制挑战和技术变革共同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压力。近期的经济指标显示出压力区域,特别是在就业市场,同时现任政府对国家经济走向明显缺乏信心。

当前经济图景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政府对关税的积极运用。自特朗普总统上任以来,进口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大幅飙升,从大约2.5%上升到约18%。这种大幅增长具有普遍影响,不仅影响占美国经济约11%的进口商品,也影响与其竞争的国内产品的价格。例如,国内组装汽车的很大一部分零部件是进口的,这使得它们也受到这些关税的影响。虽然最初的价格上涨由于进口商通过囤积库存来抢跑关税而有所减弱,但这种策略是不可持续的。耐用品通胀已达到自20世纪80年代(不包括疫情期间)以来的最高水平。经济学家估计,这些关税将每年使家庭物价增加约2000美元,并使年度GDP减少约0.4个百分点,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损失1000美元。尽管预计十年内将产生3万亿美元的收入,但关税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低效且累退的税收,不成比例地加重了中低收入消费者的负担,并使经济活动偏离了更具生产力的部门。

加剧经济不确定性的是政府数据被政治化的感知。在近期对5月和6月就业数据进行下调修正后——这在劳工统计局(BLS)正常的修正过程中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调整,仅为25.8万个就业岗位,占劳动力总数的0.16%——特朗普总统有争议地解雇了BLS局长。这一举动,用一个更符合其意识形态的人选取代了原官员,引发了对政府经济数据未来可靠性和完整性的严重质疑。美国的数据收集机构,特别是BLS,以其客观性和透明度享誉全球。此类行动可能侵蚀健全经济决策所必需的公众和市场信任。更令人担忧的是,BLS已经经历了大量人员流失,约20%的员工离职,并且在新冠疫情后调查回复率骤降,进一步降低了重要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全面性。

本届政府还对联邦储备银行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要求其降低利率,总统呼吁的降息幅度远超持异议的美联储理事所建议的。这种压力正值美联储面临挑战之时,因为关税本身具有通胀性,而且经济尚未从之前的通胀冲击中完全恢复。在这种环境下降低利率,可能会加速通胀,而无法为家庭带来有意义的长期经济利益,正如尼克松-伯恩斯时代等历史先例所示。这种微妙的平衡带来了“滞胀”的风险——即经济增长缓慢与通货膨胀上升的危险结合——这将给美联储带来一个艰难的政策困境。

在这些挑战中,人工智能(AI)的兴起既带来了潜在的希望,也带来了巨大的未知。虽然人工智能的资本支出目前是GD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其长期的经济回报仍不确定。存在行业内出现泡沫和冗余投资的风险,最终可能只有少数赢家。根本问题仍然是AI将主要提升每位工人的生产力,类似于过去的技术进步,还是通过功能性模拟人类劳动而导致大规模失业。尽管目前的数据尚未显示出显著的AI驱动失业,尤其是在年轻工人或受AI影响的行业中,但巨大的投资规模表明劳动力转型可能即将到来。

最终,美国经济正经历一个由自身政策选择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时期。从关税的扭曲效应到经济数据信任的侵蚀,以及货币政策的政治化,这些决策已将经济从强劲的疫情后复苏推向了一个更加不稳定的境地。对人工智能驱动的显著生产力繁荣的希望是一个关键但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它既可能缓解也可能加剧这些挑战,使得国家的经济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定程度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