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AI正在侵蚀阅读习惯,威胁识字率与批判性思维

Fastcompany

一场针对阅读行为的完美风暴正在酝酿。当儿童和成人已经比过去更少地投入阅读时,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剧烈地重塑个人与书面材料互动的方式。从指定阅读文本到研究论文或休闲阅读,人工智能的影响是深远的,引发了人们对其正在加速改变阅读作为一项基本人类活动的感知价值的担忧。

尽管人工智能在文本生成方面的能力已获得广泛关注,但其“阅读”海量数据集并随后生成书籍、文章和论文摘要、分析或比较的复杂能力,直到现在才成为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焦点。例如,为课堂指定的小说获取人工智能生成的故事情节摘要或主题分析,这有削弱学生阅读完整文本动力的风险。这种现象虽然因人工智能而加剧,但并非全新。像CliffsNotes这样的工具自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提供文本摘要,学术摘要在20世纪中期也变得无处不在。互联网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捷径,Blinkist等服务将非虚构书籍浓缩成15分钟的音频或文本摘要。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将这些替代方案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像BooksAI这样的人工智能驱动应用程序提供过去仅由人类制作的摘要和分析,而像BookAI.chat这样的平台则邀请用户直接与书籍“聊天”,完全消除了阅读的必要性。试想一个学生被要求比较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J.D.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CliffsNotes可以提供单独的摘要,但比较分析传统上需要人工努力。现在,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或像Google NotebookLM这样的专业工具可以处理“阅读”和比较,甚至可以生成富有洞察力的课堂讨论问题。然而,这种效率是有代价的:深入阅读此类文学作品所带来的,通过间接体验主人公挣扎而获得的深刻个人成长,却因此丧失了。

在学术研究中,SciSpace、Elicit和Consensus等人工智能工具将搜索引擎功能与大型语言模型结合起来,用于定位、总结和综合相关文章,大大减少了文献综述所需的时间。像爱思唯尔(Elsevier)这样的出版商甚至推广他们的ScienceDirect AI,宣称“告别浪费的阅读时间。迎接相关性。”但这种简化过程绕过了一个关键的智力步骤:独立判断相关性以及在不同思想之间自发建立联系。

这些进展是在阅读习惯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一趋势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采用。在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报告指出,几乎每天为乐趣而阅读的四年级学生比例显著下降,从1984年的53%降至2022年的39%。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下降更为剧烈,从1984年的35%骤降至2023年的14%。在大西洋彼岸,英国2024年国家扫盲信托基金会的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8至18岁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喜欢阅读,比前一年下降了近九个百分点。在年龄较大的学生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2018年对79个国家60万名15岁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9%的学生仅在要求时才阅读,高于十年前的36%。

高等教育的状况同样令人担忧,大量报告记录了美国大学生阅读量的减少。研究表明,大学教师正在减少阅读作业,这往往是为了回应学生不愿参与的抵触情绪。文化评论员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深刻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他回忆起一群来自一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他们难以说出任何一本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的书,承认他们只是“每本书都浅尝辄止,足以应付课堂”。

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也呈现出类似的黯淡景象。根据YouGov的数据,2023年只有54%的美国人至少阅读了一本书。韩国的数据甚至更低,2023年只有43%的成年人表示阅读了一本书,与1994年的近87%相比大幅下降。英国阅读机构(The Reading Agency)也观察到类似的下降,指出2024年有35%的成年人自称为“放弃阅读者”——曾经定期阅读但现在不再阅读的人,其中26%将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列为主要原因。这个词现在广泛涵盖了任何将阅读优先级降低的人,无论是由于缺乏兴趣、社交媒体消费增加,还是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来替他们阅读。

阅读的理由多种多样:乐趣、减压、学习和个人发展。研究表明,阅读与儿童大脑发育的增强、幸福感的增加、寿命的延长以及认知能力下降的减缓有关。最后一点尤其相关,因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认知任务委托给人工智能,这种现象被称为“认知卸载”。新兴研究表明了人们在使用人工智能时进行认知卸载的程度,揭示了用户越依赖人工智能完成任务,他们就越不认为自己在使用自己的智力能力。一项使用脑电图(EEG)测量的研究发现,参与者在利用人工智能协助论文写作时与独自写作时,大脑连接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尽管现在评估人工智能对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长期影响还为时过早,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写作任务或一般人工智能使用上,而非专门针对阅读。然而,如果阅读、分析和形成个人解读的实践减少,这些重要的认知技能就有削弱的风险。除了智力能力之外,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进行阅读还会剥夺个人活动本身的内在乐趣——遇到一段感人对话的愉悦、品味一句精心雕琢的短语,或者与一个角色建立深厚联系的喜悦。人工智能承诺的效率无疑是诱人的,但它也带来了削弱识字本身益处的重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