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警报:GPT-5是否宣告传统软件的终结?

Hackernoon

OpenAI近期推出的GPT-5在科技和金融行业掀起了波澜,促使人们对传统软件格局进行根本性重新评估。自微软于1975年成立,开启现代软件时代以来,该行业稳步发展,但如今,人工智能的快速进步,尤其是在代码生成方面的能力,正引发人们的担忧,即复杂的AI模型可能会使传统的软件采购变得过时。

华尔街分析师们对这些担忧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例如,D.A. Davidson的吉尔·卢里亚(Gil Luria)公开质疑GPT-5的发布是否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软件时代的黄昏,并指出在该模型首次亮相后,Snowflake和Datadog等知名软件公司的股价立即出现了“奇怪的”急剧下跌。从这个角度来看,其潜在逻辑很简单:软件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劳动的需求。如果人工智能能够自主执行包括编码在内的复杂任务,它将固有地削弱传统软件解决方案的价值主张。

呼应这些焦虑,主要科技公司的高管们也纷纷发表看法。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公开预测,到2025年,AI代理的编码和问题解决能力可能与中级工程师相媲美。更具说服力的是,据报道,博通(Broadcom)首席执行官霍克·谭(Hock Tan)因担忧人工智能导致此类资产的长期贬值而暂停收购新的软件公司。考虑到博通在为谷歌AI运营制造定制芯片方面的作用,谭的观点具有重要分量,这使他能够独特地洞察行业发展轨迹。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屈服于末日叙事。对GPT-5的初步专家测试表明,它远非完美无缺,甚至有人报告在某些领域表现不稳定。尽管如此,该模型在分析复杂代码库方面确实展现了显著进展,表明未来有强大的改进潜力,并具备理解大量现有软件系统的能力。

软件行业的领导者们并未被动等待这种转变;许多人正在积极拥抱它。Amplitude首席执行官斯潘塞·斯凯茨(Spenser Skates)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奖励那些巧妙地将其整合到服务中的公司,而不是那些希望被取代的公司。斯凯茨强调了人类指导的持久需求,并断言:“软件仍将有需求。总有人需要告诉AI该做什么。”这一观点表明,人工智能可能首先取代那些未能适应的人,而不是彻底取代整个行业。

围绕人工智能对软件影响的讨论是动态且多方面的。短期内,AI软件很可能作为强大的增强工具,提升现有的业务和生产力工具。从中长期来看,战略性拥抱人工智能的组织有望获得竞争优势并蓬勃发展。最终,长期前景并非指向软件的根除,而是其永久而深刻的变革。虽然GPT-5等人工智能完全自动化软件开发似乎并非迫在眉睫,但该行业无疑正被推向史无前例的变革,需要整个科技领域的企业进行战略性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