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AI挑战:从原型领先到市场掉队
微软有一个屡次出现的模式:公司经常很早就识别出重大的技术变革,开发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型并引发巨大的初期热潮。然而,它却常常难以将这种早期领先转化为持续的市场主导地位,最终将市场拱手让给那些发布更完善、更成功产品的竞争对手。这一历史趋势似乎正在微软的生成式AI雄心中重演。
在Bing Chat积极推出之后,微软最初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领先的消费者AI公司。然而,其势头似乎已大幅放缓,据报道,Copilot的使用量现在远远落后于ChatGPT和其他竞争对手。尽管微软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Azure云业务通过企业解决方案确保了盈利能力,但一个关键问题依然存在:该公司能否超越其以业务为中心的身份,并在新兴技术领域取得广泛的消费者成功?
这种模式的例子不难找到。该模式在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微软凭借HoloLens率先推广这项技术,展示了引人入胜的消费者演示,包括与 Minecraft 的集成。它甚至将“Windows Mixed Reality”软件内置到Windows 10中,使三星等合作伙伴能够开发兼容的头戴设备。尽管在消费者中引发了巨大的期待,HoloLens从未作为消费产品发布。微软反而将重心转向了企业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它获得了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为美国军方开发基于HoloLens的头戴设备。然而,据报道,这个项目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导致其在今年被转让给了Anduril。与此同时,苹果、Meta、谷歌和三星等竞争对手正在该领域投入巨资,而微软却基本缺席。这是一个警示故事:早期领先、大量投资,然后是撤退,将市场留给了其他人。
几十年前,微软就对移动计算的未来有了早期洞察。在21世纪初,早在iPhone彻底改变行业之前,运行Windows CE的设备就让我们得以一窥能够运行应用程序和访问网络的掌上电脑。然而,其界面笨重,基于一个微小的Windows“开始”菜单。时任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2007年iPhone发布时曾大肆贬低这款手机,质疑其没有键盘的商业吸引力。微软随后为竞争所做的努力,特别是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最终未能获得市场份额,此时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已经建立了不可逾越的领先优势。
在Chrome和Firefox出现很久之前,微软就认识到互联网的变革潜力。1997年,凭借Internet Explorer 4 (IE4),公司将网络深度集成到Windows中,允许在桌面上显示HTML内容,并利用专有的ActiveX技术赋能网络应用程序。然而,这一愿景与Windows和ActiveX紧密绑定,后者也带来了安全漏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反垄断案件,部分涉及IE与Windows的捆绑销售,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在IE6于2001年发布之后,微软的浏览器开发似乎停滞不前,IE7直到五年后才问世,此时Mozilla Firefox已经占据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微软最初对广阔网络的正确愿景停滞不前,仿佛IE6和ActiveX将无限期地足够使用。这使得公司多年来一直处于苦苦追赶的状态,直到它在开源的Chromium项目上重建了Edge,有效地采用了与Google Chrome相同的底层基础。
Bing Chat(现已集成到Copilot中)的发展轨迹,惊人地呼应了这一历史模式。微软对OpenAI的早期投资促成了消费者AI产品的快速发布,最初将Bing Chat定位为与ChatGPT并驾齐驱的主要竞争者。尽管取得了病毒式成功,但公司对意想不到的、不可预测的用户互动做出了反应,实施了使用限制,这最终使得聊天机器人吸引力下降,实用性降低。正如微软公司副总裁Yusuf Mehdi告诉NPR的那样,公司“没有预料到人们会与它进行长达数小时的对话,并转向个人领域”,这突显了对用户参与度的潜在误判。
在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的领导下,微软无疑已经发展。过去并不决定未来。然而,问题依然存在:Copilot能否打破这个循环,成为真正的突破性成功,还是会像之前的尝试一样,成为一个富有洞察力但最终未能实现的原型,仅仅展示了科技界其他公司应该构建什么?该公司的往绩并非完全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