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拟对AI芯片征新关税,震动美国科技界
随着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政府表示有意最早于下周对芯片和半导体征收新关税,美国半导体行业正准备迎接重大变革。这一在CNBC采访中宣布的消息,正值美国人工智能芯片战略全面改革之际,势必对那些已在复杂供应链动态和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中挣扎的美国硬件和人工智能公司产生连锁反应。
尽管即将实施的关税的具体范围和规模仍未披露,但特朗普总统强调,此举旨在激励国内制造,并将更多芯片生产带回美国。这种强硬立场与他更广泛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保持一致,该政策将关税视为重塑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工具。据报道,美国商务部自4月以来一直在调查半导体市场,为对这个预计今年全球销售额将达到近7000亿美元的行业征收潜在关税奠定基础。
拟议的关税与更广泛的进口关税有所不同,例如最近对来自欧盟、日本及其他市场的商品征收的15%关税,甚至现有的对台湾出口商品征收的20%关税。这种选择性方法凸显了政府将半导体视为国家安全和经济战略重点的关注。然而,此举已在业内引发担忧。包括惠普和戴尔在内的许多美国科技巨头此前曾警告称,对芯片征收额外税费将不可避免地推高消费者成本,并扰乱其本已复杂的供应链。
考虑到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现有格局,这些关税的时机尤为关键。尽管全球半导体公司半数以上总部设在美国,但美国目前仅生产全球8%的芯片,与该行业成立之初100%的份额相比大幅下降。虽然《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等倡议已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促进国内制造业发展,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公司也获得了美国工厂的大量资金,但建设先进半导体工厂是一项耗时多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工程。例如,台积电已承诺在亚利桑那州进行大量投资,预计到2025年其工厂将生产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4纳米芯片,但其目前的产量无法独立满足美国需求。行业分析师强调,由于国内替代方案距离有意义的生产仍需数年,关税可能会立即增加美国公司的成本。
这项关税策略还与政府更广泛的人工智能芯片战略改革交织在一起,旨在加速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特朗普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保持对中国等竞争对手的优势,包括收紧对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同时大力投资本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这包括耗资5000亿美元的“星门项目”等项目,这是一个旨在建立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公私合营项目。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简单地“拒绝提供芯片”并非长期的有效策略,他们主张专注于建设行业并制定标准以保持领先。
半导体行业协会警告称,“单边关税可能导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价格上涨。”随着8月7日一些更广泛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以及具体半导体关税预计“在未来一周左右”实施,该行业面临着不确定性加剧。政府的意图很明确:迫使公司在美国本土建立更多晶圆厂。然而,近期未来科技和硬件公司可能将面临投入成本增加和潜在供应链中断的困境,这凸显了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与深度互联的全球科技生态系统现实之间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