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5000亿美元雄心:跻身精英俱乐部,AI大战硝烟弥漫

Livemint

OpenAI 雄心勃勃,目标是实现 5000 亿美元的估值,继最近 3000 亿美元的融资后,这将使其跻身全球顶尖公司之列。然而,这种飞速崛起也掩盖了其与激进的 AI 初创公司、老牌科技巨头,甚至其主要支持者微软之间,在多个战线上展开的激烈竞争。

该公司的发展势头不可否认。其最新一轮 83 亿美元的融资获得了五倍的超额认购,这反映了投资者对一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预测十年内将增长 25 倍的市场充满信心。OpenAI 不断增强其旗舰产品 ChatGPT,最新发布的 GPT-5 模型据称提供了博士级别的专业知识。财务方面,其收入在短短七个月内翻了一番,达到每月 10 亿美元,并有望在年底前达到每年 200 亿美元。这笔巨大的资金流入,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扩展其计算基础设施。这包括与软银和甲骨文合资的 Stargate 项目,旨在建设全球最大的 AI 超级计算基础设施,以及计划于明年启用的一个欧洲新数据中心,该中心将容纳 10 万个英伟达处理器。在全球争夺数据中心和专用 AI 芯片控制权的竞赛中,这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关重要,这些设施和芯片对于训练和运行先进人工智能模型不可或缺。全球数据中心容量的不断增长也印证了这种 escalating 需求,其容量从 2016 年的 20GW 飙升至 2024 年的 57GW,高盛预计到 2030 年将达到惊人的 122GW。

尽管处于领先地位,OpenAI 仍面临着不断壮大且资金充足的 AI 初创公司的强大竞争。据报道,由前 OpenAI 员工创立的 Anthropic 即将完成一轮 50 亿美元的融资,这将使其估值推升至 1700 亿美元,与数月前的 615 亿美元相比实现了显著飞跃。同样,埃隆·马斯克的 xAI 已以 800 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 100 亿美元的资金,目前正寻求以可能达到 2000 亿美元的估值筹集额外资本。根据 Crunchbase 的数据,在过去三个季度中,AI 领域的风险投资持续超过 400 亿美元,这进一步加剧了激烈的竞争。这种资金支持直接转化为有竞争力的模型性能。在旨在测试博士级科学理解的 GPQA Diamond 基准测试中,xAI 的 Grok 4 Heavy 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88.9% 的分数,而 Anthropic 的 Claude Opus 4.1 获得了 80.9% 的分数。随着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免费发布强大的开源模型,竞争格局进一步多样化,促使 OpenAI 通过发布自己的开源模型来回应,这预示着一场涵盖专有和开源方法的战役正在展开。

除了初创公司,OpenAI 还面临着科技巨头 incumbents 的巨大资源。Meta、谷歌、亚马逊和微软在过去一年中总共向 AI 基础设施投入了惊人的 2910 亿美元。例如,谷歌最近花费 24 亿美元从 OpenAI 曾试图收购的 AI 编码公司 Windsurf 挖走了关键高管。谷歌还将“AI 概览”整合到其搜索引擎中,将其转变为一个“答案引擎”,直接与 ChatGPT 等聊天机器人的核心功能竞争,并利用其每月 20 亿的用户和市场主导地位。与此同时,Meta 正在将其 AI 部门重组为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并积极从 OpenAI 招募顶尖 AI 研究人员,提供数百万美元的薪酬方案。

也许最复杂的挑战在于 OpenAI 与微软之间复杂的关系。作为 OpenAI 的主要支持者,微软投资了 137.5 亿美元,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直接竞争对手,通过其拥有超过 1 亿月活跃用户的 Copilot 平台积极寻求在 AI 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微软服务器产品和云服务收入的增长,特别是其 Azure 平台,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季度中同比增长了 27%,这凸显了其在 AI 驱动下的显著扩张。当 OpenAI 试图转型为一家营利性公司时,微软掌握着关键的杠杆作用——这是从软银那里获得进一步资金并为未来 IPO 铺平道路的必要步骤。然而,据报道微软已暂缓批准,因为两家公司正在就将于 2030 年到期的合同修订进行谈判。一个主要的争议点是,如果该初创公司的董事会宣布已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即 AI 像人类一样学习和理解的能力——则微软对未来 OpenAI 技术的访问权可能终止。这种摩擦带来了实际后果:OpenAI 试图收购 AI 编码初创公司 Windsurf 最终失败,因为微软现有的知识产权将延伸到这项新技术,而 Windsurf 拒绝了这一条件。

在竞争、战略伙伴关系和内部纠纷的复杂网络中穿梭,OpenAI 对大量资金的持续需求凸显了其雄心勃勃的 AI 霸权之争所面临的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