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a陨落:印度AI初创企业的警示与关键教训

Analyticsindiamag

总部位于班加罗鲁的AI销售自动化初创公司Astra最近的倒闭,深刻提醒了印度AI企业在实现持续增长的道路上仍面临的复杂障碍。尽管获得了两家主要企业客户,并在一个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利基市场中运营,Astra这家开发AI驱动工具以自动化销售工作流程的公司,最终未能在2025年7月下旬关闭前突破其测试阶段实现规模化。这一结果,在公司获得Perplexity AI创始人Aravind Srinivas的天使投资仅仅四个月后发生,凸显了印度AI初创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空白。

Astra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upreet Hegde将公司倒闭归因于几个关键因素,包括与联合创始人Ranjan Rajagopalan在期望增长速度上的内部意见分歧。除了内部摩擦,重大的外部挑战也证明是难以克服的。这家初创公司努力应对出了名的漫长的企业销售周期,这是B2B科技公司普遍面临的痛点,尤其是在一个AI采用仍处于成熟阶段的市场。此外,潜在客户对允许访问其关键内部系统(如Salesforce、Google Drive和Slack)中的敏感数据表现出抵触,这阻碍了Astra充分整合并展示其价值的能力。加剧这些问题的是蓬勃发展但常常令人困惑的AI代理格局,这使得许多客户不确定应该信任哪些解决方案或如何正确评估其效力。

Astra的困境与困扰印度AI初创企业界的更广泛的系统性挑战产生了共鸣。一个重大障碍仍然是“耐心资本”的可用性。尽管早期阶段的融资可能很充足,但印度的投资者通常寻求更短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为3-5年,这往往与深度技术AI解决方案通常需要的长达十年的孕育期不符。这种规避风险的投资环境,加上高昂的开发成本,限制了广泛研发的范围,促使许多初创公司转向专注于应用的模型,而非基础性AI突破。

此外,印度市场本身也存在独特的采用障碍。尽管对AI的兴趣激增,许多印度企业仍处于理解其实际价值和投资回报的早期阶段,导致销售周期延长和不愿完全投入。还存在“免费概念验证”和“无休止的销售循环”的普遍问题,即初创公司被期望在没有明确盈利途径的情况下展示价值,这进一步耗尽了其有限的资源。一些专家还指出,国内对AI产品的支付意愿通常较低,因为人力劳动仍然是更便宜的替代方案,这促使许多印度AI初创公司将重心转向西方市场。

人才获取和保留也仍然是关键痛点。尽管印度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毕业生,但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模型工程等专业AI技能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这种“人才流失”使得许多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士寻求更有利可图的国际机会,进一步削弱了国内人才储备和研究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差距,特别是GPU集群等高性能计算资源的稀缺性,也阻碍了大型AI模型的训练,使印度初创公司与全球同行相比处于劣势。

尽管像IndiaAI使命这样的倡议旨在通过AIKosh等平台改善数据可访问性并培育支持性政策环境来增强生态系统,但Astra的命运,就像Subtl.ai等其他近期关闭的公司一样,强调了印度AI初创公司需要完善其市场进入策略,培养耐心资本,并细致地解决企业客户独特的市场准备度和数据访问问题。印度AI生态系统在初创公司形成和创新方面无疑正在蓬勃发展,但从有前景的测试版走向可扩展成功的道路仍然充满着重大但可克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