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AMD将中国AI芯片销售额15%上缴美国;英特尔CEO会晤特朗普
美国科技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周两项史无前例的进展尤其引人注目:主要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和AMD达成协议,将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上缴美国政府;以及英特尔(Intel)首席执行官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之间备受关注的会晤。这些事件在彭博电视台直播,凸显了政府干预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正在塑造半导体行业的新时代。
首当其冲的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协议,该协议强制英伟达和AMD将其在中国AI芯片销售收入的15%直接上缴美国财政部。分析师和投资者称这项安排“前所未有”,标志着与传统企业自主权的重大背离。此举被广泛视为中美之间技术竞争升级的直接后果,旨在将关键战略部门的利润回流到美国金库。尽管这种收入分享将如何实施和监控的具体细节仍在审查中,但行业观察家的即时反应是担忧。例如,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师拉斯贡(Rasgon)警告称,该协议开创了“不良先例”,可能为政府在其他行业提出类似要求打开大门。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穆尔蒂(Raja Krishnamoorthi)的评论更是加剧了这种情绪,他据称表示“芯片交易表明美国待价而沽”,这反映了关于市场原则和国际贸易影响的更广泛辩论。
与此同时,科技界正密切关注英特尔首席执行官丹慕理(Lip-Bu Tan)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即将举行的会晤。这次会晤是在美国领导人公开要求丹慕理辞职之后进行的,这是总统干预私人公司领导层的一个非同寻常的例子。会晤的具体议程尚未披露,但普遍预计将围绕英特尔的战略方向、其在国内半导体制造中的作用,以及与芯片生产相关的更广泛国家安全利益等问题展开。总统此前公开要求丹慕理离职的举动已在市场中引起波澜,顾问资本(Advisors Capital)的费尼(Feeney)特别建议投资者“避开英特尔”,这表明该公司面临的政治风险和不稳定性的认知正在增加。
这两项进展生动地描绘了美国政府在塑造其最关键科技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资金流方面日益强硬的姿态。与英伟达和AMD达成的收入分享协议可能预示着政府将对敏感领域运营的公司提出更直接的财务要求,特别是那些具有显著国际业务的公司。这引发了关于企业主权以及国家安全考量将在多大程度上凌驾于传统自由市场原则之上的根本性问题。对于英特尔而言,对其领导层的直接干预凸显了美国芯片制造商在与中国争夺技术霸权的竞赛中,必须与国家政策目标保持一致的巨大压力。
总的来说,这些事件标志着硅谷与华盛顿特区之间关系的深刻转变。科技公司在政府最低限度监管下运营的时代似乎正在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地缘政治 imperative 和国家利益直接影响公司战略、收入模式乃至高管任命的环境。随着公司在一个复杂的全新现实中航行,其利润和领导层决策日益与国家政策交织在一起,这对全球供应链、国际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未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