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多数用户未充分发挥AI潜力,仅为追求速度?

Fastcompany

OpenAI最新一代ChatGPT——GPT-5于8月7日发布,但其反响却呈现出鲜明对比。OpenAI曾精心营造数周的期待,最终以一场盛大的直播发布会宣告该模型为一项改变世界的进步。然而,社交媒体用户的反应却异常平淡,更多的是对多个他们此前赖以使用的关键模型被移除感到困惑和沮丧。

OpenAI的高期待与公众的冷淡反响之间存在的巨大脱节,在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事后的解释中无意间得以揭示。他的解释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绝大多数用户并未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全部能力。在一篇解释OpenAI为何似乎在“怠慢”其每月支付20美元以获取更高层级模型访问权限的Plus付费用户时,奥特曼披露,在GPT-5发布之前,非付费用户中只有区区1%曾查询过“推理模型”,例如o3。在付费订阅用户中,这一数字也仅略微上升到7%。

推理模型旨在“思考”问题,然后才形成答案。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尽管“思考”这一类比很有帮助,但AI模型并非人类,也不具备类人认知。绝大多数用户,无论是免费还是付费,都在绕过这些能力。这种疏忽就好比购买了一辆高性能汽车,却只使用一档和二档,然后疑惑为何驾驶体验受限;又或者参加一档问答节目,对每个问题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第一个想法,而不顾其准确性。

许多用户似乎更倾向于即时速度和便利性,而非AI聊天机器人回复的质量和深度。这种偏好在GPT-4o(一个旧模型,后经用户集体呼吁才恢复给付费ChatGPT用户)暂时下线后出现的普遍抱怨中可见一斑。然而,在向复杂的聊天机器人寻求答案时,准确性和彻底性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稍慢但更深思熟虑且正确的回复,总是比一个快速但错误的回复更有价值。

推理模型被设计为在提供最终输出之前,投入更大的计算资源进行规划、检查和迭代。这种延长的深思熟虑过程显著提升了逻辑精度至关重要的任务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既慢又计算密集,从而增加了提供商的成本。因此,AI开发者通常默认提供更基础的“非思考”版本,要求用户通过下拉菜单主动选择更强大的替代品。雪上加霜的是,OpenAI此前不透明的模型命名约定——GPT-5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收效甚微。用户仍然难以轻易辨别他们访问的是GPT-5的高级“思考”版本还是能力较弱的变体。据报道,OpenAI已承认用户反馈,并正在努力改进这方面。

对于一些人来说,等待一分钟以获得全面的AI回复,而不是一秒钟,可能微不足道;他们可以简单地发起查询,然后去处理其他任务。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即使是这短暂的停顿也嫌太长。即使在GPT-5发布之后,其中“旗舰模型”GPT-5与明确承诺“更全面答案”的“GPT-5思考”之间的区别更为明显,仍只有四分之一的付费用户选择更深入、更全面的选项。

这些具有启发性的数据为AI普及的一个更广泛问题提供了关键洞察:为何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曾使用过聊天机器人)认为其“非常”或“极其”有用(这一比例是AI专家中的一半),而五分之一的人认为它“完全没用”(这一比例是专家中的两倍)?答案现在似乎更清晰了:大多数人根本上误用了这项技术。他们向高级聊天机器人提出复杂的、多部分的问题,却未利用模型进行深思熟虑处理的能力。

因此,要真正驾驭生成式AI的力量,用户应利用OpenAI在增强模型访问方面的努力。通过有意识地将AI设置为其“思考”模式——同时记住这是一种计算过程而非人类思维——用户可能会发现体验更具价值和吸引力。这种方法代表了与现代AI互动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