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芯片自给自足,美国供应商销售希望落空

Theregister

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已宣布不再依赖美国图形处理单元(GPU)进口,并声称其已拥有足够满足自身需求的芯片供应。这一在公司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做出的惊人声明,给英伟达和AMD等美国芯片制造商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此前,这些公司曾期待华盛顿最近允许恢复向中国销售GPU的决定能带来营收激增。

当被一位金融分析师问及美国政策转变的影响时,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关于进口情况的明确答案。两国政府之间正在进行大量讨论。”但他很快补充道:“从我们自身来看,我们确实有足够的芯片用于现有模型的训练和持续升级。我们在推理芯片方面也有很多选择。”刘炽平进一步透露,腾讯正在积极实施重要的软件改进,以提高其AI推理操作的效率,从而在相同的硬件配置下处理更多工作负载。

腾讯的自信立场对各方利益相关者造成了四重打击。首先,它预示着AMD和英伟达的雄心可能受挫,这两家公司原本准备利用重新进入庞大中国市场的机会。其次,它使美国政府的算计复杂化,特别是据报道计划对未来向中国销售GPU征税的特朗普政府。第三,腾讯随意提及“推理芯片方面也有很多选择”,这巧妙地暗示它可以从非美国制造商那里获取这些关键组件,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科技公司的影响力。最后,该公司对软件优化的强调表明其战略正在转向从现有硬件中榨取更大性能,这可能导致芯片采购的长期减速。

除了对硬件销售的直接影响外,刘炽平还给投资者对AI盈利能力的期望降了温。当被问及AI投资对腾讯利润率的影响时,他承认:“AI带来的折旧成本将继续上升。”虽然他肯定腾讯将继续从AI中受益,但他警告说:“问题是这两者可能无法完全匹配,但都朝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发展。”这一坦率的评估表明,腾讯可能面临着挑战,难以完全实现其AI服务的货币化,并找到足够的付费客户来抵消与AI基础设施相关的不断上升的成本。

这种战略转变在腾讯的云业务中也显而易见,刘炽平表示公司正在寻求“不依赖于GPU供应情况的变幻莫测”的机会。他明确澄清:“我们的云战略不依赖于GPU。我们也在CPU和数据库方面实现增长。”这标志着腾讯已连续第三个季度向投资者表明其不需要额外购买GPU,这凸显了其减少对外部硬件供应链依赖的一贯而审慎的战略。

尽管对AI盈利能力和芯片采购发表了这些谨慎言论,腾讯仍保持着强劲的财务状况。该公司报告第二季度营收为人民币1845亿元(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也实现了健康增长,达到人民币648亿元(90亿美元),增长11%。此外,其旗舰社交网络微信和Weixin的月活跃用户平均增至14.11亿,年增长率为3%,用户数量增加4000万。因此,腾讯的立场并非困境,而是在动荡的地缘政治和技术环境中,向自给自足和优化资源利用的战略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