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AI使用:学生增强学习,而非仅仅外包作业

Theconversation

米德尔伯里学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正在积极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课程作业,这标志着有记录以来最快的技术采纳率之一。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美国成年人40%的采纳率,并且是在ChatGPT等工具公开发布后不到两年内实现的。尽管该调查仅限于一个机构,但其结果与更广泛的研究相符,共同描绘了AI融入高等教育的新兴图景。

该调查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间进行,共有634名学生参与,占米德尔伯里学院学生总数的20%以上。初步结果发表在一篇工作论文中,挑战了学术界围绕AI普遍存在的危言耸听的论调。研究并未证实对普遍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担忧,而是建议机构政策应优先考虑AI的使用方式,而不是强行实施全面禁止。

与那些暗示AI正在瓦解学术项目的耸人听闻的头条新闻相反,这项研究发现学生主要利用AI来增强他们的学习,而不是逃避工作。当被问及十种不同的学术应用时——从解释复杂概念和总结阅读材料到校对、生成编程代码,甚至起草论文——“解释概念”始终位居榜首。许多学生将AI描述为“按需辅导老师”,尤其对于在传统办公时间之外或深夜需要即时帮助时非常有价值。

研究人员将AI使用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增强”,指那些能够提升学习的使用;“自动化”,指那些只需最少努力就能完成任务的使用。在使用AI的学生中,有61%的人报告将这些工具用于增强目的,而42%的人将其用于自动化任务,如论文写作或代码生成。即使学生选择自动化,他们也表现出谨慎,通常将其保留在高压时期,如考试周,或用于低风险活动,如格式化参考文献和起草常规邮件,而不是作为核心课程的默认选择。

尽管米德尔伯里学院是一所小型文理学院,拥有相对富裕的学生群体,但其发现具有全球共鸣。对来自其他研究人员的数据分析(涵盖50多个国家的130多所大学)与米德尔伯里学院的结果相吻合:全球范围内使用AI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其用于增强课程作业,而非自动化。

为了解决对自我报告调查数据可靠性的担忧——学生可能会低报不当使用(如论文写作)而高报合法使用——研究人员将他们的发现与AI公司Anthropic(聊天机器人Claude AI的开发者)的实际使用模式进行了交叉比对。Anthropic的数据来源于大学电子邮件地址,显示“技术解释”是一项主要用途,这与调查中学生主要使用AI解释概念的发现一致。同样,Anthropic的日志显示,设计练习题、编辑论文和总结材料的使用量很大,这进一步验证了调查的结论。本质上,自我报告的数据与真实的AI对话日志非常吻合。

普遍采纳与普遍作弊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危言耸听的报道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这可能会使负责任的学生在认为“其他人都在这样做”时,因遵守规则而感到天真,从而使学术不端行为常态化。此外,这种扭曲的描述会向大学管理者提供不准确的信息,阻碍他们制定有效、基于证据的政策。

研究结果表明,极端政策,如全面禁止或无限制使用,都存在固有的风险。禁令可能会不成比例地损害那些最能从AI辅导能力中受益的学生,同时可能为那些无视规则的人创造不公平的优势。反之,完全无限制的使用可能会助长有害的自动化实践,从而损害真正的学习。在获得更全面的研究(关于不同类型的AI使用如何影响学生学习成果,以及这些影响是否因学生而异)之前,教育机构必须谨慎判断,指导学生辨别有益的AI应用和潜在有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