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警告:私募信贷助推AI热潮恐过热
新兴的人工智能(AI)行业融资方式正经历一场重大转变,私募信贷机构正迅速成为一个关键的、尽管可能存在风险的资本来源。这种来自私人债务市场的“雄厚资金”涌入,正引起瑞银全球研究等金融机构的密切关注,该机构警告称,由这种替代融资方式助推的AI热潮,可能正处于过热的边缘。
传统上,私募信贷扮演着利基角色,主要向难以获得传统银行融资或公开市场资金的较小、通常负债累累的公司提供贷款。然而,在一个显著的演变中,这种资产类别正日益吸引大型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巨头对AI开发和基础设施有着贪婪且不断增长的资本需求,它们发现私人债务是获取所需资金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途径,通常比传统融资渠道更看重其灵活性和速度。
这种转变的规模相当可观。根据瑞银的估计,到2025年初,投入科技行业的私人债务总额已达到约450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短短12个月内增加了1000亿美元,凸显了这一趋势的快速加速。更引人注目的是业务发展公司(BDC)内部的增长——这些是提供直接公司贷款的专业基金。正如一份最新银行报告所详述,在同一时期内,它们对科技行业的贷款几乎翻了一番,从800亿美元飙升至1500亿美元。
尽管这种资本的涌入无疑推动了创新并加速了AI发展,但瑞银的警示立场突显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过热”的担忧通常意味着市场估值膨胀、风险被低估,以及投资速度超过可持续增长或回报。对于私募信贷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监管不如传统银行严格的基金投资组合中积累了透明度较低、潜在风险更高的贷款。如果AI增长轨迹受挫,或者潜在的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私人债务的快速扩张可能会使贷方,进而使更广泛的金融系统面临不可预见的脆弱性,尤其考虑到这些私人交易与公开市场工具相比,其性质往往不透明。